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深圳市 > 特产

深圳舞麒麟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深圳舞麒麟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舞麒麟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舞麒麟,是当地流传下来相当普遍的民间民俗舞蹈。

  麒麟,古代传说的一种吉祥动物。早在200多年前,新安县(深圳市前身)的观澜、黎围、龙岗等客家地区,崇尚武术,风行舞麒麟。如果哪条客家围没有舞麒麟、不懂武术的话,哪个村的青年就被看不起。每年除了固定春节期间在本村和前往深圳墟、南头、香港新界等地拜年表演外,平时族人婚娶迎亲、新宅落成等民间活动,都邀请麒麟舞前来助兴庆贺。

  观澜镇松元厦村“舞麒麟”队伍中,清朝就出现了陈国宾和陈觐高2名武举人和12名武秀才。观澜的“舞麒麟”经过200多年,已传承到第六代。罗湖区黎围村早在清光绪32年(1906年)就有30多个男青年舞麒麟。其中师傅郑宠传外号“生公”,意指他麒麟舞得生猛,功夫出名,用手指当锤可把5寸钉打入墙,“长棍杀转头”是他的绝活。龙岗龙城麒麟队也有近百年历史。观澜麒麟、黎围麒麟和龙城麒麟入选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舞麒麟一般分2个部分,一是麒麟舞表演,伴着锣鼓钗的强烈节奏,以及唢呐音乐和一阵阵鞭炮声,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弯步前行,舞出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旧时村民驱邪趋吉、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二是武术表演,各式拳、腿、棍、刀、叉、剑、戟、耙、三节棍、擂锤等表演武艺高超,身手娴熟。

  麒麟舞具有岭南民间浓厚喜庆的民俗特征和崇尚礼义谦让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客家移民精神的传承和寄托。麒麟舞对研究当地客家民风民俗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麒麟舞在深圳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港澳台、海外侨胞也十分喜欢,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对增强传统节俗文化内涵,拓展旅游事业,发展经济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许多麒麟舞的教头和老师傅相继离世,麒麟舞的高难度动作已失传;麒麟头制作工艺复杂,材料缺乏,深圳各地麒麟队已没有人会扎制麒麟头了。麒麟舞的表演和麒麟头的制作濒临失传境地。

下一特产:龙岗舞龙
[以上内容由网友"Charles"分享。]

以下与深圳舞麒麟相关信息:

以下深圳舞麒麟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