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社区
地名:石鼓社区 | 隶属:南城街道 |
行政代码:441900004 | 代码前6位:441900 |
长途区号:0769 | 邮政编码:523000 |
车牌号码:粤S | 行政级别:社区 |
1、社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名称来历。 石鼓社区位于南城以西,处东莞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南连厚街镇赤岭村,西与道滘镇、万江区隔河相望,面积3平方公里。莞太路在社区中经过。 自石鼓村李氏祖先立村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据传因村东头“石头院”(土名)山丘之上有巨石,轻轻叩击之咚咚作响,其形声酷似鼓而得名,故称为石鼓村。 石鼓村东靠小山丘,源自水濂山的小河环抱村庄,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秀美。 2、社区的人口构成 石鼓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700多人,新莞人6000余人,常住人口分三个居民小组,由社区提供管理服务。 石鼓村民世代务农为生,亦有个别村民经营加工、贸易等经商活动,生活贫苦。改革开放大潮,改变了村民以往的生活模式,特别是东莞撤县设市改革以来,社区城市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村民洗脚上田,以务工为生,部分村民自谋发展,创业致富,逐步由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朝着建设小康、富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奔跑。 石鼓社区港澳同胞众多,其中亦有部分村民到海外谋生。石鼓村在外谋生的同胞赤子之心情浓,不忘报效家乡。在解放前期捐献钱物,支援家乡游击队抗击日、伪军、土匪等的斗争,为保卫家乡尽心尽力;解放后捐献汽车等财物,支援家乡经济建设;为家乡兴建学校教学楼、幼儿园教学楼等捐款资助,功至名归。 3、社区的经济建设状况 石鼓社区的经济发展完全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由一个单一农业经济的小村庄,发展成现在的融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新里程。 1979年10月,我村开办了第一间来料加工的毛织厂,其后开发建设石鼓大龙工业区。2001年建设第二工业区(上高坡头工业区),工业厂房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形成主要依靠物业出租为经济收入来源的发展模式。从1979年总收入24万元起步,至2008年年总收已达3314万元。人均收入由172元升至16000元。见附表Ⅰ:《石鼓社区总收入与人均收入对比表》。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使社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除村民的福利分配从1994年的每人每年600元提升到2008年的每人每年3600元之外,集体还为村民全额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区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村民生活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 石鼓社区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物业出租,抗风险能力较弱,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的隐忧。 4、社区的文化、体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等情况。 石鼓社区党支部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受到上级党和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2005年被省爱国卫生委员会评为卫生村,市委市政府评为“文化建设达标社区”;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标兵”称号;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科普社区”;2009年获市政府首批“市容环境优美社区”称号等。 石鼓社区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此外特别要感谢在石鼓投资或办企业的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人士,感谢所有在石鼓务工的新莞人,感谢他们对石鼓各项建设事业的支持和配合,并欢迎对石鼓社区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石鼓社区
联系电话 0769—22404562 传真:0769—22406692 电子邮箱:ncsg2004@163.com
[以上内容由网友"Amanda"分享。]
以下与石鼓社区相关信息:
以下石鼓社区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