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青岛 > 地名

花园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花园村隶属:三里河街道
行政代码:370281004代码前6位:370281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车牌号码:鲁B行政级别:村
  花 园 村   政区人口    花园村位于胶州市老城南部,新城区西端,南关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公里处,东与南三里河村相邻,北隔河自东往西与北三里河、战太安、城子三村相望,西与东计斤庵村相邻,南与九龙镇的盛家庄接壤。全村1978年有耕地396亩,现有耕地120亩。   村庄由来 花园村是由温家庄和花园两个小村合并而成的。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有一姓温的人家迁来,在一南北小河东岸盖屋定居。马氏约于清嘉庆25年(1820)由东庸村迁来与温家为邻。张氏,约于清道光元年(1821)由北关黄家屯迁来给胶城孙家看坟。后王、李、刘等姓先后迁入。上述几姓在河东岸逐渐成自然村落,因温氏先来立村,定村名温家庄。   高氏,约于清乾隆50年(1785)由南三里河迁入,董氏,约于清嘉庆5年(1800)由九龙镇董家屯迁来给胶城杨家看坟。邱氏,约于清道光10年(1830)由丁家庄东北角的薛家庄迁入。顾氏,约于清道光20年(1840)迁入,后来,孙、单两姓先后迁入。上述几姓在小河西岸定居,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根据此处曾有座古花园,定村名花园。   民国年间,为便于管理,将两个小村划为一个行政村,统称花园。1958年修青年水库时,政府安排景要村徐、杨、肖、高、卢、孙等16户,74口人带部分土地迁入。近期又有58户迁入。现在全村共有213户,679口人。   花园村地处三里河中游,南邻双岭,南高北低,半岭半洼,适宜于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地瓜等各种作物的生长。上世纪70年代,支部一班人在大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创办了“铜铝铸造厂”,使集体收入成几倍增长,社员的工日值达1.2元(当时多数大队的工日值不超过0.5元),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青岛广播电台以《花园花盛开》为题作了专题报导,多次在电台农村节目栏中广播。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光靠种粮很难致富,开始摸索种植经济作物。首先引进草莓的栽培技术,并搞了个冬暖大棚,当年收入2万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十多倍。二、三年的时间,全村95%以上的农户建起了草莓冬暖简易大棚。每到春节前后,胶城的草莓市场上花园的草莓占了半壁江山。草莓的产量上去了,人们又在提高草莓质量上下工夫,注意引进优良品种,改善与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增施有机肥,尽量不施农药和化肥。因此,花园村的草莓个大、味美、果甜,倍受人们青睐,是市场上的-货。   花园村现有120亩耕地。利用现有的土地,积极发展高效无公害蔬菜生产,继续抓好草莓冬暖大棚这个传统项目,使全体村民在去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基础上,再增收25%。花园村东靠广州路,西邻杭州路,北有上海路,南有香港路,交通便利,而且村前拟建市人民医院,村西市客运公司已动工建设,利群物流中心已经起用。村委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在市城建局统一规划的框架内,积极修建一些与各企事业单位相关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集体和个人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使全体村民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社会事业 花园村在新城区西部,因道路、医院、浮翠园小区等建设征用土地230亩,共收入370万元。全部存起来,作为基金,每年只提取利息。村委利用这部分可支配的资金,除免费供自来水外,村民每人每年补贴670元,老年人(女55岁,男60岁)再增加补贴240元至420元。2005年集中资金110万元,为村民(男45岁以上,女40以上岁)办了养老保险。村民到规定年龄,可拿着存折到银行领取每月105元的养老金。  花园村,解放前虽然村小,人穷,但始终注意子女的教育。本村无学校,便送孩子到盛家庄、城子村读书。1967年生产大队办了民办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在本村就读。1994年与南三里河等四个村集资修建了北三里河小学。为从幼儿起抓好孩子的教育,1978年村里办起幼儿园,免费让孩子入园学习。现在全村幼儿入园率100%,适龄儿童少年中、小入学率100%。   联系电话 86-0532-82210341
下一地名:城子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Burt"分享。]

以下与花园村相关信息:

以下花园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