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烟台 > 地名

古柳街道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古柳街道隶属:莱阳市
行政代码:370682002代码前6位:370682
长途区号:0535 邮政编码:264000
车牌号码:鲁F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约5.07万人人口密度:1004人/km2
辖区面积:50.5平方公里
   古柳街道位于莱阳市中部,北邻城厢街道,东北接龙旺庄街道,东以清水河为界与照旺庄镇相望,南连姜疃镇,西南邻吕格庄镇,西毗冯格庄街道办事处。东西最大距离8.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9公里,总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0公顷。下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07万人。  -沿革  该处明中叶至清属迎仙乡。1930年属莱阳县第一区挺南乡,1934年11月属迎仙乡农学校,1940年属莱阳县第一区,1945年属莱东县第八区,1946年属莱东县白龙区。1952年属莱阳县第十三区,1956年属莱阳县白龙区,是年7月划为徐格庄乡,1958年划归城厢公社,1963年1月划为泉水公社。1982年1月更名为古柳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设古柳镇,1989年4月设立古柳街道。  -旅游资源  境内有“挺城遗址”、“丹崖春雪”等名胜古迹。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红土崖上。  挺城遗址  位于办事处驻地北1公里,中古城村南,五龙路两侧,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西汉古挺城。据《莱阳县志》记载,“挺城,在县南七里古城村南。汉置,北齐废,遗址尚存”。“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入昌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挺入卢乡,唐并入昌阳”。明、清挺城已是故墟荒垒,杂草丛生,成为放牧牛羊的场地。“挺城牧笛”昔被列为“莱阳八景”之一。  清光绪年间,挺城故墟出土一“汉洗”,铜质,形圆若钵,三足,高一寸六分,口径四寸,重十余两。内镌双龙,龙间为“天凤元年”四字。外为鳞凤鱼龙,惟龙凤可辨。底为双鱼,鱼间为“富贵长宜子孙”六字,字作小篆,殊古朴。又有铜皿一具,外大篆“重一两十四铢”六字。后当地人也常于此发现古文物。1981年由专家设点探测,于遗址地下1米许,发现有大量饰凹弦纹、绳纹之青灰陶片、勾连纹之圆形瓦当和几何纹砖。此外,还有少量罐、豆等陶器与戈、镞、五铢钱等铜器,皆为西汉遗物。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丹崖春雪”  位于办事处驻地东2公里,有陡崖,土红若朱,名红土崖。崖前有清水河,崖西有蚬河,两河交汇于西南,夹河杨柳烟树,芦苇丛生,沙壤广漠,梨林无垠,历来为莱阳游览名胜。早年,崖巅建有“仙观寺”和“文笔峰塔”。塔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停顿,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成。塔基10余围,高约24米,13层,塔身挺拔直起,上插云霄,恰似一支矗天巨笔,象征莱阳大地人才辈出。惜“文革”期间毁没。每当阳春三月,熏风和畅,登崖南望,河岸绿柳垂杨,梨园万卉怒放,如雪海银花,是为“丹崖春雪”。清朝文人赵蜚声曾有“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佳句。  红土崖烈士陵园  面积3.2万平方米,安葬英烈2526名。陵园大门朝南,扇形展开,横匾“红土崖烈士陵园”,旁书“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两边粉墙上,横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陵园高矗崖巅,气势雄伟。四周松柏葱郁,南眺五河,碧水滔滔,北依丹崖,赤壁巍巍。纪念灵堂内一挽联题有:“蚬河滚滚英雄泪,丹崖巍巍烈士碑”。  -名人  古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之际,当数姜家庄村“二姜” 最为著名。清代大诗人袁枚称:“莱阳两姜先生,以孤忠直节,名震海内。”姜埰、姜垓兄弟二人,皆明末进士,被誉为“一门双进士”,莱阳俗称“二姜先生”。  姜埰。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初授真州知县,升礼科给事中,任上耿直敢谏。清兵入关后,流寓苏州,著有《敬亭集》。卒后葬于宣州(今安徽宣州)敬亭山麓。  姜垓。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清军入关后遂隐居于天台山、雁荡山。后卜居姑苏半塘书屋,闭门读书,不交宾客。著有《浏览堂集》《崖西诗稿》等。
下一地名:城厢街道
[以上内容由网友"Peter"分享。]

以下与古柳街道相关信息:

以下古柳街道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