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朱潘村
地名:下朱潘村 | 隶属:北沟镇 |
行政代码:370684109 | 代码前6位:370684 |
长途区号:0535 | 邮政编码:264000 |
车牌号码:鲁F | 行政级别:村 |
出蓬莱城沿渤海岸边向西约十公里处的一条山谷里,座落着一个村庄,这就是下朱潘村。下朱泮村三面群山环抱,北边近临大海,村中一条河沟贯穿东西。相传,朱、潘二人于明朝初年从小云南结伴来到此地落户建村,并以姓氏为名,称为朱潘村。后来村庄繁衍发展,顺着沟夼东西延伸,形成了两个自然村,偏东的位于沟夼上游叫做上朱潘,靠西的位于沟夼下游叫做下朱潘。下朱潘现有280户,950人,850多亩耕地,100亩园地,400亩林地。 下朱潘村南一座小山形似羊角,叫做羊角山。山前一块青色巨石形似雕嘴,石下涌泉流水汩汩,长年不断,又似青龙喷水,百姓形象地称其为“雕龙嘴”,村民们就此建井,井水甘甜,全村享用至今。村东北有座高家山,据传早有高姓在此依山建村,并在山下留了一口高家井,成为远古山村的见证。村西偏南又有座孔家山,传为孔姓靠山安家而留下的老地名。如今青山依在,泉水长流,而朱、潘、孔这些早来建村的先民却绝尘而去,失去了踪影。后来又有白、高、李等姓氏陆续到此,仍沿用下朱潘村名,延续了村庄的血脉,发展到今日的规模。村民流传的歌谣道明了村庄的特征:仙境西去二十里,一条清溪贯村中,深山峡谷老鳖头,藏龙卧虎“朱潘沟”。 据白氏老人回忆:白氏家族由先人白钦、白浩兄弟携手于明末清初从小云南移民,途经平度灰埠落脚,后移蓬莱下朱潘居住。祖上曾在京中做过郎中。后来与从西泊子迁来的杨氏女儿联姻成亲,合为一家。所以村里自古有“白杨不分”的说法。白、杨两族世代友好,红白喜事共同操办,有灾有难,共同抵挡,有福同享,同舟共济,演绎了一段村民团结、家庭和谐的古老文明之歌。 村中李氏,据传其祖先也是清初从小云南迁来,从城里官家买了些土地,辛勤耕耘,精心伺弄,李姓在村里逐渐发达起来了,成为村中的富户。其中有一富户,土地多达200多亩,但其子孙不肖,不务正业,吃喝玩东,抽大烟,一气将0的家底“踢蹬”光了,成了李家的“败家子”。 高姓始祖高脉,二世祖高宗贵,于明代万历年间(1575),携家眷从小云南小苗家村,还有说是从小云南大槐树村赴登州为官,任登州府国知,也有说任五军都督,五品官衔。其后人分支,迁至西泊子落户。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年),分支始祖高万兄弟六人一起又从本镇西泊子迁至下朱潘村。 据村里老人回忆,下朱潘村周围,过去有不少古墓,知名的有林家茔、田家茔、贾家茔等。林家茔是林氏先人从蓬莱城里来的,为城里官家看管田地、收租运粮的伙计,年久了在此安家,故后葬于此地。田姓、贾姓传为城里官家的佃户,世代务农,为官家种地,故后葬此,其后人迁到城里居住。 民国初年,开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新学,村中有识之士李发义时任县参议员,兼任十五区区长,率先践行,带头捐款,办起了较早的村办“光裕小学”。李发义后任县政协委员,1965年病故。 下朱潘村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尤其近代出了不少杰出人物。鲁生,原名李发瀛,1916年出生。七岁进入本村光裕小学读书,在李谊亭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思想开始倾向光明和进步。他崇拜岳飞、郑成功、戚继光、文天祥等一些民族英雄,立志做一个精忠报国的人。 1933年8月,鲁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烟台志孚中学,为初中四年级学生。 1935年冬,在中国0的领导下,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矛头直指-条约“何梅协定”,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鲁生闻讯后为之振奋,积极参加了声援“一二.九”活动,秘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在此其间,他阅读了《曙光》、《鸣铎》等进步书刊和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翌年6月,他毅然加入了中国0领导的抗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西安事变”后,反动势力甚嚣尘上,烟台的0特委遭到破坏,“民行”领导人李丙令、孙德运等被反动当局通缉。抗日斗争的形势急转直下,鲁生只得离开寄以厚望的“民先”组织,回到故乡从事教学工作。 鲁生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一个是本村的李世荫,一个是战家村的于武。三个人常在一起谈论时局,决定一块去延安找0。1937年农历11月初,鲁生和李世荫一块去战家村找于武,三人一同骑自行车西行奔向延安。 到延安后,三人均被安排在“抗大”短训班培训,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和军事常识,思想提高很快。翌年6月,他们先后加入了中国0。鲁生觉得自己是从故乡跋涉而来,在延安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鲁生。 1938年10月,鲁生受党中央派遣,随黎玉、张经武到山东开展工作。进入胶东后,他被委以基层指挥员的职务,担负着护送过往党、政、军要员的重任。是年冬的一天,鲁生受命从牙山护送胶东区党委干部去龙口,途经蓬莱时,抽空回下朱潘村看望了父母,又去北林院探望了正住娘家的妻子及刚满两岁的儿子。 根据八路军总部计划,山东抗日纵队战斗在胶东地区的第五支队改编为五旅,转移到平(度)、招(元)、莱(阳)、掖(县)地区活动。鲁生被提拔到14团(以后又改编番号)二营任营长,率部队转战胶东大地。 1940年12月5日晨,掖县日军头目大岛的一个中队日军和二百多名伪军,强拉民夫,携带水泥、钢材等物由掖县城赶往城东南的郭家店。意欲在那里修筑据点,以打通从掖县到莱阳、从郭家店到平度的公路,从东面和南面完成对我大泽山根据地的分割和-。针对敌人这一阴谋,我胶东部队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将其赶出郭家店,粉碎他们的计划。6日晚,我军五旅作好了进攻郭家店的战斗部署。鲁生所在团的任务是从村东和村东南方向向敌人进行突袭。鲁生带领尖刀连,在一位农妇的带领下,很快摸进村子,杀死了敌哨兵,对敌人进行了分割包围。敌人龟缩在农户的院子里胡乱射击,并向我围攻部队投出毒气弹。鲁生让大家将帽子用尿液浸泡后再用鞋带绑附到口鼻之处,继续向敌人进攻。在一堵院墙外,鲁生双手扒住墙头欲纵身跳上之时,突然从院里飞来一枚手榴弹,弹头砸在他的左肩头,弹柄敲在他的左脸腮。他忍着痛,顺手抓住那枚夹在嘴巴下面滋滋冒烟的手榴弹,嗖地甩进院里。手榴弹不等着地便轰地一声0,敌人被炸得乱作一团,我方战士趁机冲进大院,把敌人全部歼灭。 战斗持续了五个昼夜,10日下午,残敌才在掖县之敌的接应下仓皇逃走,郭家店又回到八路军手中。在这次战斗中,鲁生光荣负伤,被送到北海卫生所治疗。治愈后,他被调至北海军区独立团任副团长。他经常带领部队战斗在蓬、黄、招、栖等地区。反扫荡中,曾连续作战25个昼夜,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有的据点听说鲁生路过,竟吓得不敢点灯,生怕被鲁生当作活靶子。 1942年春,敌人集结兵力,开始春季大扫荡。为粉碎敌人的扫荡,我军化整为零,机动灵活,伺机打击敌人。鲁生带领一个连隐蔽在蓬东抗日根据地石皮山区的大、小杨家一带。4月22日拂晓时分,大辛店、栖霞寨里、福山八角等据点日伪军600多人,分三路,向石皮山区西北侧进行扫荡。我部队转移中与南部寨里据点的敌人遭遇,发生激战。鲁生率战士们打边边转移。北侧大辛店据点的敌人发现目标后疾速占领制高点向我军扑来。我军两面受敌,又听到八角来犯之敌的枪声。鲁生怒火中烧,组织部队把一排排手榴弹投向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就在这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鲁生胸部,他只说了一句:“同志们,不要管我,冲啊”便英勇牺牲,年仅27岁。 1944年2月,北沟下朱潘村民迎回了鲁生烈士的灵柩,按当地习俗厚葬于李氏祖坟。全村200多人参加了烈士的葬礼。 较为知名的还有“无衔将军”白相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授衔)原名白蕖香,曾就读于莱阳乡师,1937年参加革命。次年入党,抗大学校毕业,后历任新四军指导员、政委,1970年—1973年任国务院外贸部部长,1975年—1982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等。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勋章等荣誉,1997年于京逝世,终年73岁。 附: 白藻香,白相国的弟弟,少将军衔,。 白俊山,白相国之子,旅顺坦克部队师级干部。 王宸生,原名杨喜俭(1922.12-)1941年参加革命,历任北海地委股长,蓬莱城西区委书记,中华供销总社处长,中华审计署副审计长等职。 李珉瑞(1939-)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工程学院,后任总参五十八研究处处长(师职干部)等。 李幼林,原名李发苾,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南昌步校政治部主任、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 李瑞祥,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广西南宁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 高达山,原名高成江,1938年参军参战,曾在九纵任职,与-并肩作战。-夫人还是高达山的媒人,可见战友情深。高达山曾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勤部长等职。 高名悦,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军长等职。
[以上内容由网友"Allen"分享。]
以下与下朱潘村相关信息:
以下下朱潘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