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六安市 > 名人

李承尧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李承尧,1907年3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县青山乡土门店村人。曾用名李任馨。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李承尧的父亲是手工业者,靠织布等手工劳动来维持家庭生活。育有四子,李承尧排老三。因李承尧自幼聪颖活泼,记性超人,沉实向学,成绩优良,时得长辈们宠爱与嘉勉。家境虽不殷实,但他深知读书之不易。故而勤奋好学,放学回家总要去帮家里干些杂活和家务。读书期间,深受到皖西志士“开民智必先自兴学始”的思想之影响,渐渐有了读书求知、报效祖国的思想。于是,读完五年私塾后,遂到紫竹林小学任教,以践行其“教育救国”的理想。
  当时正值中共领导的皖西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传播马列主义的进步书刊,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在进步思想熏陶下,他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在从事教学育人中,蕴积于他内心的进步思想,却如一团烈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乃不顾父母阻拦,尽量利用教学的间隙,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并以深入浅出,生动比喻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青年朋友奋勇投入工农革命运动。
  1930年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独山暴-动”成功,六安三区纵横几十里,革命红旗插遍。李承尧和大家一样欢欣鼓舞,并积极组织学生印刷传单,上街张贴标语,声援六霍工农起义。同年2月的一天,李承尧在街上 书写标语,得到一位红军干部赏识。这位干部握着他的手,说到:“红军需要你这样有文化的人,愿意参加红军吗?”李承尧欣然答应。翌日,慷慨从戎,加入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3月,李承尧所在的红33师与红31、32师整编为红1军。李承尧在红1军3师当战士。同年夏,红1军在许继慎率领下,首战流波疃,次战麻埠、独山,三战霍山城,四战英山,-连捷,仅英山之战歼敌3000余人。不久,红1军又攻克罗山城、姚家集、黄安城、谢店,全歼新洲之敌一个旅和两个团,而后挥师东进皖西,粉碎敌人第一、二次“围剿”。
  1931年1月,红1军主力与红15军在商城合编为红4军。2月,李承尧任12师班长。不久,国民党调集十四个师、四个旅的兵力,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11月初,红四方面军在黄安的七里坪成立,辖红4军和红25军。这一时期,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敌人,李承尧又先后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横(川)光(山)四次战役。
  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指挥30多万军队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连连失利后,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由广水至王家店一线越过平汉铁路。此时,遇到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军第10师、83师和独立34旅,以及胡宗南、肖之楚、刘茂恩、冯鹏翥、范石生等部队的六路围攻。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敌方一发子弹击穿了李承尧的面颊部位(右进左出),打烂了右侧磨牙,扑倒在硝烟中,后被抬进野战医院。虽血流如注,但侥幸生存。此时,红四方面军历经几日浴血奋战,仍未突破敌军重围。为保证部队轻装行军作战,野战医院向伤员传达了张国焘的决定,“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发给就地遣散的伤员每人十块银元”。当李承尧悉此令,即忍受伤痛上路,不能说话,故用手势笔划寻找到连队,向连长胡义高提出归队请求。胡连长见其倔强,默许了,并私下派一位战士关护他。就这样,他带着重伤奔赴战场,表现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勇精神。
  1933年4月,李承尧伤势好转,被提拔为9连副排长。7月初,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根据六月“木门会议”,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12师和一部分地方武装扩编为红9军,下辖25、27师。不久,李承尧任25师74团排长、9连党支部小组长。
  1934年9月中旬,李承尧参加了粉碎为时十个多月的刘湘的六路围攻战役。
  1935年3月2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四方面军:“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于是,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奉命长征。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创造渡江的有利条件,遂进行了广昭战役和陕南战役。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25师继续北上。
  1935年7月,李承尧任25师73团参谋、团党支部委员。在长征途中,被方面军总部授予“攻如猛虎”的73团指战员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
  1936年1月,李承尧调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一局副科长。
  1937年1月,李承尧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习。
  (二)
  1937年9月初,李承尧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党支部小组长。奉命开赴正太路南侧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以太行山区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9月16日,李承尧随从副师长徐向前、先遣部队769团由陕西富平县的庄里镇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
  1938年2月,李承尧任129师汪乃贵独立支队参谋。奉命在昔阳县西寨一带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
  1938年6月,129师769团、独立团和独立支队合编为新385旅。8月,独立支队并入冀豫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385旅独立2团,李承尧任团参谋长。
  1940年5月,李承尧率部执行白晋战役,并在权店、勋欢一带袭击敌人。6月,部队整编,独立2团改称14团,李承尧仍任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参与指挥十四团坚守狮脑山七昼夜,击退日寇多次攻击,有力保障了师主力破击正太路。
  1940年8月底,李承尧调任129师作战科长。他负责的作战科在提供作战方案制订、组织实施、指挥协调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为保证各次战役、战斗计划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1941年1月,李承尧任385旅党支部委员。
  1942年2月,李承尧调任129师作训科长。
  (三)
  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李承尧调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旋即参加了解放段村战斗后,离开武乡奔赴上党和邯郸战役战场。此间,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制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他们一面对敌作战,一面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组织根据地武装和练兵,为解放战争作准备。
  1946年1月,太行军区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命令,将第5、6军分区合称第17军分区,李承尧任参谋长。同年5月下旬,又将六个军分区缩编为四个军分区,第16、17军分区合称第3军分区,李承尧任参谋长。
  1947年3月,太行军区将第3军分区改称第5军分区。李承尧继任参谋长。
  1948年5月华北军区成立后,太行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为二级军区)。此间,李承尧参加了晋冀鲁豫中央局“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学习。同年12月,李承尧任太行军区5军分区司令员。
  1949年初,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华北局决定,冷楚等七人组成南下区党委,率4000多名干部,组成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党、政、军、群四套班子开赴新解放区接管政权,对外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李承尧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任第5大队军分区司令员。
  1949年9月19日,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解放漳州城,随即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21日,成立中共福建省第六(龙溪)地委(省委于10月20日正式批准)。李承尧任第六地委员、军分区司令员。27日,漳州警备司令部成立,李承尧任司令员。
  (四)
  1950年10月,成立福建省第6军分区剿匪指挥部,91师政委余明任指挥部党委书记,李承尧副书记。
  1952年7月1日,省公安部队经统一整编后纳入解放军序列,直归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领导。9月,李承尧任省公安总队司令员。
  1960年,李承尧由于身经400多次战役战斗,伤残多处。经多年的繁重工作以致身体不适,再加上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引以他怀乡心切,遂向军区提出退休申请。军区-予以他两项工作选择:一、安徽省军区;二、安徽省公安厅。然而,他不恋栈官位,执意退休归乡。6月,举家回到六安。
  李承尧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5年5月18日,李承尧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下一名人:李永春
[以上内容由网友"George"分享。]

以下与李承尧相关信息:

以下李承尧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