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六安市 > 名人

高一涵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今六安市南官亭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生。幼时聪颖好学, 13 岁能作诗文,14 岁中秀才。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 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法专业。民国5 年回国,与李大钊同办《晨报》。民国7 年,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大学、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其间,与-、李大钊均交往甚密。经常为-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积极宣传科学与民主。后与章士钊办《甲寅日报》,与李四光、丁西林等办《现代评论》,与胡适办《努力月刊》。他的不少文章被选入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
  民国14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5 年,由李大钊、高语罕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北伐军到达武汉,经李大钊推荐,去武汉留任中山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兼任法科委员会主委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任等职。后又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
  民国16 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后,高一涵脱离中-组织,避居上海,任上海法政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吴淞中国公学教授及该校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民国20 年,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民国24 年任两湖(湖南、湖北)监察使。民国29 年,去兰州任甘宁青监察使。抗战胜利后,回武汉复任两湖监察使。高一涵在十几年政治生涯中,廉洁自守,伸张正义,利用其身份,多次掩护董必武、周新民等共产党人。
  民国38 年4 月,国民党委任他为国民政府-委员,他坚辞不就,隐居南京,并与中共秘密取得联系,与朱子帆、沈子修等民主人士,为迎接南京解放做了不少工作。
  建国后,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0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江苏省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8 年4 月,病逝于北京。
  高一涵一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著作有《政治学大纲》、《欧美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等。此外还翻译《杜威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书。另有诗集《金城集》。
下一名人:刘希平
[以上内容由网友"Neil"分享。]

以下与高一涵相关信息:

以下高一涵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