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六安市 > 名人

李霁野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李霁野(1904~)霍邱县叶集人。民国8 年(1919 年)秋,考入阜阳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在该校,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等书籍的熏陶,初步接触了革命思想。民国10 年秋,因受到学校顽固势力的压制和排挤而退学离校。此后,转学安庆未成,即与韦丛芜共同为《评议报》办了一个《微光周刊》,后来又在《皖报》上办了几期《微光副刊》。在《微光周刊》和《微光副刊》上,李霁野发表了一些反对封建礼教的评论和日本式的短诗。
  民国12 年春,李霁野去北京进修半年英文,后入崇实中学。民国13 年暑假翻译了俄国作家安特列夫的《往星中》。鲁迅为此译著写了提要,转请画家画了封面,还帮助出版。
  民国14 年夏,鲁迅倡导成立未名社于北京,李霁野是最初的6 名社员之一。未名社是一个以译介进步文学为主旨的文学社团,在它存在的六七年间,出版了20 多本书籍和《未名》、《莽原》两种期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民国14 年秋,李霁野从崇实中学毕业,进入燕京大学读书。民国16 年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而休学。这时,他一面到孔德学校教课,一面与韦素园等人办未名社。在未名社存在期间,他发表了30 余种长篇和短篇译作,包括安特列夫、房龙、卡佛尔顿、赫里克等人的作品及苏联的文学评论等等。民国17 年4 月,未名社遭到军阀政府的查封,李霁野被捕关押50 天。但在鲁迅的支持下,未名社成员并未屈服,10 月未名社又在景山东街开设了门市部。民国18 年,李霁野为纪念被捕获释一周年,翻译出版了《不幸的一群》。
  民国19 年暑假,李霁野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英语系任教,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他边教书边翻译,先后翻译出版了《简·爱》、《我的家庭》等著作。从民国26 年开始,用4 年半时间译完了120 万字的《战争与和平》一书,译稿分期寄给九龙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后在日本侵略军进占香港时散失。
  民国27 年秋起,李霁野到北平辅仁大学任教。为逃避日本侵略者的逮捕,于民国32年1 月经由安徽界首去洛阳,后到重庆。初到重庆,翻译出版了苏联《卫国英雄故事集》。以后进入重庆复旦大学、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授课之余,翻译出版了《虎皮武士》和《杰基尔大夫和海德先生》。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李霁野曾作过6 次课外讲演,讲稿集结为杂文集《给少男少女》出版。
  民国35 年10 月以后,李霁野先后到台湾省编译馆当编纂,到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翻译出版了《四季随笔》、《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民国38 年4 月到达天津,9 月起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后任系主任。1952 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 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意大利、瑞士和法国,写了《意大利访问记》一书。到南开大学任教后,翻译出版了《难忘的一九一九》,出版了《山灵湖》、《海河集》、《回忆鲁迅先生》等著作。
  李霁野与鲁迅关系密切,他既是鲁迅的忠实弟子,又是热心的鲁迅研究家、宣传家。全国解放以前,他写了六七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收入了《鲁迅精神》专集。解放以后,发表了72 篇(首)关于回忆、研究鲁迅的诗文,先后出版了《纪念鲁迅先生与未名社》等书籍。
  建国后,李霁野曾任天津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1980 年离职休养,任名誉系主任。离职休养以后,即行整理著译,出版文集。1997年5月4日逝世。
下一名人:田大方
[以上内容由网友"Aaron"分享。]

以下与李霁野相关信息:

以下李霁野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