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旭
丘旭,又作邱旭,字孟阳,约生于公元910年,约卒于公元990年,宣城人,南唐后主李煜建隆二年(963)癸亥科状元(注:有质疑状元为《太平寰宇记》作者乐史,详后)。
丘旭,生于五代十国时吴国宣州宣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侯非常聪明,乡亲们对他期望很高,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很小的时侯就帮助家人放牛,直到二十岁左右时家境稍好时,才开始读书,学习诗文。后来,为谋计,-到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但他不以为耻,反而更加继续发奋读书。建隆元年(960)秋,丘旭穷困到连去金陵参加考试的路费都没有,再加上自觉前景渺茫,打算放弃考试。考试临近,寡嫂刘敬发现丘旭还没有动身前应考,主动向丘旭打听情况。丘旭将没有盘缠如实相告,其嫂刘敬说,“如果你真能考上,光宗耀祖,就是把孤儿卖了我也要资助你!不就是几个盘缠吗?”于是,尽其所有资助丘旭。在兄嫂的帮助下,丘旭才得以成行。因为多次没有考中,丘旭对这次考试也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突然有一天,乡老、里长结伴登门拜贺,宣州知府也派人来表示庆贺,丘旭才得知自己不仅考中了进士,而且还考了第一名。
马令《南唐书·丘旭传》及《十国春秋·丘旭传》载:丘旭,字孟阳,宣城农家子也。少以畜产为事,弱冠始读书,学为词章。因随计金陵,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然自励弥笃,不以为耻。既而,因窘无进取意。秋试将迩,寡嫂刘敬问行期,旭以匮乏告。刘曰:“苟济荣望,虽孤儿可鬻,况资用乎?”于是罄橐遣之。旭不得已再就乡举。明年,春试《德厚载物赋》,旭为第一。释褐归乡,而家人犹疑其未调。暨乡老酋长谒贺,郡吏改署里名,乃知上第。
《十国春秋》卷一一六载及《侯鲭录》卷八载:南唐给事中乔匡舜(注:为乃避宋太祖讳,一作乔舜)知举,进士及第者五人,即丘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也。举数升降,等甲无名。时以为乔之榜类陈橘皮,以年多者居上。有学者据此指出:丘旭排名第一,乃因等甲无名,即无等第名次,而是因为其年岁最大才排名第一(注:时人称乔匡舜主持此榜,年高者居上,类似陈桔皮。少年轻薄子嘲之,谓之陈桔皮榜),同时,结合丘旭在回答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丁丑科状元吕蒙正问话时所说:“江南献赋,适为第一”等语,推断丘旭或者是考赋那一场,他确实得过第一,而总名次并非第一,以此推断丘旭并没有考中状元。会吕公蒙正判铨,闻旭名,问曰“汝非能为赋者乎?”对曰“江南献赋,适为第一(马氏《南唐书·丘旭传》)”,存疑待考,敬请名家指正。
丘旭在南唐并未得至重用。南唐归宋后,丘旭才受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吕蒙正(944或946-1011)的赏识,被推荐担任衡州茶陵县令,后来被调回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任职时,死于位于今湖南境内的衡州。
丘旭善长辞赋,名噪一时,为后人效慕,著将古贤俊遗言汇编为《宾月宴语》书中记录了很多逸闻掌故,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丘旭的作品后来虽然大都散佚,但其名仍被载入《中国文学家辞退典》。
清光绪《宣城县志》载:“丘旭,字孟阳。少事畜产,已冠始读书属文。南唐时凡十举,擢进士第一。归宋,吕文穆判铨,闻而重之,荐迁京秩,卒于衡州。旭尝纂《古贤俊遗言》,为宾朋宴语,其词赋后人效慕焉。”
[以上内容由网友"Fiona"分享。]
以下与丘旭相关信息:
以下丘旭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