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宣城市 > 名人

王稼祥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别名稼穑,泾县厚岸村人。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先后在南陵县乐育学校和芜湖圣雅阁中学高中部上学。1925年进入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红色教授学院深造。
  1930年3月,王稼祥返抵上海,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并担任《实话报》、《红旗报》主编。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党内开始形成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王稼祥卷入左倾错误之中。六届四中全会后,王稼祥向往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主动请求赴苏区工作。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收到苏区中央局关于富田事变的报告,特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苏区,全权处理富田事变问题。中共中央还任命王稼祥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1931年3月,中央代表团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工作时,王稼祥执行中共中央的某些决定和指示,犯过左倾错误,如在处理富田事变时造成的肃反扩大化。11月,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的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富农路线”等,王稼祥作为中央代表团成员,也是有责任有过错的。王稼祥重视调查研究,因而在工作中减少或避免了左的错误造成的损失,提出过不少正确的意见和主张。1931年11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王稼祥被任命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25日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王稼祥还兼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14日,驻扎在江西宁都进攻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起义获得成功,王稼祥是精心的指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支持者强行撤销毛泽东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职务,排斥了他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王稼祥主张毛泽东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会上处于极少数地位。会后,王稼祥协助周恩来、朱德抵制苏区中央局确定的左倾军事方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2月,王稼祥和周恩来、朱德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1933年4月,王稼祥遇敌机轰炸,腹部受重伤。1934年1月,王稼祥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月,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外交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王稼祥带伤长征,参与中共中央和-的重大决策。红军突破第四道-线后,毛泽东主张改变进军路线,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贵州进军,得到王稼祥等的支持。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会上,王稼祥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并坚决主张毛泽东出来统帅部队。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毛泽东做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教训的系统发言之后,王稼祥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支持和赞同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拥护由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张闻天、周恩来等相继发言表示支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继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会后成立的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指挥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中共中央为统一军事指挥,确定由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六人组成-主席团。
  1937年初,王稼祥离开延安到莫斯科治疗。出院后即接替王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到达延安。
  1938年8月至1943年,王稼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中央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在此期间,在中共中央和-给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文电中,以毛泽东和王稼祥或以毛泽东、朱德和王稼祥联名签署的数以百计。他协助毛泽东处理了大量有关党、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重大问题。其中,王稼祥为中共中央和-起草了几十份指导性文件,还撰写了《关于-与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巩固和坚强而斗争》、《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等论著,提出不少重要创见。他协助毛泽东处理了晋西和皖南事变,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0做出了贡献。1938年9月至11月,在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准确传达了共产国际批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王稼祥十分重视加强人民军队的政治和军事理论建设。1939年2月,在他的主持下,总政治部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由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萧向荣等组成编委会。1939年12月,王稼祥提议并经-批准,成立八路军军政学院,亲自兼任院长。他为军政学院确定的教育方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理论修养,有高度觉悟和指挥才能的八路军各级军政干部,为抗日前线输送领导骨干。同时,他还兼管抗日军政大学的领导工作,以及创办的改造教育日本战俘日本工农学校。在他的提议下,日本问题研究会得以组成。
  为了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好整训部队的工作,王稼祥于1939年1月主持组建军委战地工作考察团,对部队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号召,王稼祥亲自为-和总政治部起草文件,并主持军委直属机关的精兵简政和大生产工作。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的助理机关。中央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王稼祥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题为《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的文件集。在王稼祥直接领导下,由邓拓主持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毛泽东选集》。1943年7月5日为纪念中共诞生22周年和抗战6周年,王稼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
  1943年下半年,王稼祥旧伤复发,住院治疗,脱离工作。1945年4月,王稼祥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稼祥曾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赴苏联治疗。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1949年2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王稼祥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先后担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首任驻苏大使、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外事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1974年1月,王稼祥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下一名人:施闫章
[以上内容由网友"Thomas"分享。]

以下与王稼祥相关信息:

以下王稼祥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