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宣城市 > 名人

胡家健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胡家健(1903—2001),字建人,绩溪县人。5岁进父亲胡效颜和胡晋接等创办的私立胡氏小学读书,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1916年考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南京高师扩充为东南大学,胡家健考入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担任主任的南京高师教育专修科和东南大学教育学系。。东南大学毕业后,胡家健先后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1930年秋任省立四中(即今宣城中学前身)校长。
  当时省立四中是由原宣城、当涂、广德四所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来源复杂,校纪松弛。1928年至1930年两年半中,曾三易校长,但起色仍不大。胡家健到任后,励精图治,聘请良师,充实设备,全校师生同甘共苦。一年后,学校巨变,教育教学成绩蒸蒸日上,在参加安徽省中学运动会和安徽省中学展览会中,省立四中双双获得冠军。当时省教育厅厅长视察该校后,公开宣布省立四中为全省模范中学。1935年夏,经安徽省政府核定,因胡家健领导的省立四中及省立宣师的成绩为当时全省中等学校之冠,特派胡家健赴欧美考察教育并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进修,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家健放弃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由美返回祖国。1938年春至1945年1月,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总务长、湄潭分部主任暨附中校长等职。浙大附中1939年10月由胡家健在贵州湄潭创建并任校长。1943年第一届毕业生30余人参加教育部统考,平均成绩获第1名,全部升入大学,因而声誉远扬。①自此,浙大附中各期毕业生英才济济,遍布国内外。1945年2月起,胡家健任国立中央大学(前身为东南大学,当时校址在重庆)教授兼柏溪分校主任、教育研究室主任及总务长等职,参与领导该校抗战胜利后在南京的复校及扩建工作。1948年胡家健任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长。
  1948年11月,胡家健离开大陆定居香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香港的教育文化事业。其中最突出贡献有三项:一是为香港中文大学创办人之一,极力促成当时香港三个学院的合并成立中文大学,并历任联合书院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院院长,为香港社会造就众多高级人才;二是20世纪50年代初,港澳青年升学深造之门甚窄,胡家健建议台湾当局招收港澳学生赴台升入大专院校。建议获得采纳,每年约千人。此举不仅为港澳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而且为香港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鉴于东南亚地区华侨甚多,许多华侨学校教材紧缺或质量不高,他以集成图书公司为基础,组织力量着力编印发行各级华侨学校教科书,数年间核准编印99种,深受东南亚侨校的欢迎。早在1927年,胡家健就写了《现代小学教育的趋势》一文,刊当时上海的《微音》杂志上。他在文章中概括了小学教育的儿童化、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四个方面趋势,指出:“今后的从事小学教育者应以儿童为教育的中心,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应该明确小学教育是平民的不是贵族的,应注意学校和社会的联络,使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打成一片。这是现代小学教育的新趋势,也就是现代小学教育的大进步。”文章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胡家健的其他著作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际》、《美国七大先进社会学家的生平与学说》、《香港街坊研究初步报告》等。此外,胡家健曾任香港中山图书馆董事、董事长共21年,为安徽省旅港同乡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曾任同乡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长共10年。
  1987年胡家健和其亲属捐资三万元,在胡氏小学改办的华阳小学,其父亲胡效颜设立奖学金的基础上再次设立“胡效颜奖学金”,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绩溪县第一笔私人捐资设立的奖学金。以后,胡效颜孙辈又纷纷捐款。胡效颜三代捐资兴学,在绩溪传为佳话。奖学金也扩大为“胡效颜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胡效颜及其子胡家健之善举,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对后人也是一种激励。改革开放以来,绩溪县私人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晚年,胡家健侨居加拿大,2001年1月15日去世,享年99岁。墓碑上镌刻着1958年胡适先生写给胡家健的诗句:“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寄托了亲人们对这位百岁老人的悠悠情思。
  —————
  ①《竺可桢日记》
下一名人:吴茂荪
[以上内容由网友"Ross"分享。]

以下与胡家健相关信息:

以下胡家健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