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岩主要由火成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水侵蚀,奇石嶙峋,千姿百态。若同时敲击岩石的不同部位,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故有“紫霄怪石”之美称。
岩上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如嶂似屏。有雷轰石、万岁石(也叫皇帝帽)、罗汉石、仙人冢、美人石、三清石、观音石、石斗、暖日石、大府厝、仙巾帽、石镜屏、石鼓、石门、石船、石狮、石犬、石鸡、石象、石龟、石蛇等数十种怪石,各具风姿,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过紫云溪上的听泉桥,沿蜿蜒小道盘山而上,有巨石对峙如门,上刻“紫霄岩”三个字。穿过石门,有两棵连成“人”字形的连理榕树,盘根错节,踞石而立,古干凌云。不远处的琉璃峡上,飞架一座小巧玲珑的天台桥,相传是宋代蔡襄所建。桥旁有一石。敲击时,其声如鼓,故称为“石鼓”。石鼓后有古榕盘石而生,浓荫蔽日,根须婆娑,人称“石上松”。往上,便是唐代创建的“紫霄寺(迎福寺)”,旁有“祥云殿”。殿右后侧有一天然石洞,颇宽敞,内有清泉一泓,不溢不竭,雅称“玉壶池”。
主要看点:
1.紫霄寺:
紫霄岩的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紫霄寺[4]。据传,唐代名僧妙应禅师,曾长时间驻锡岩上讲佛,紫霄寺曾叫“迎福寺”,后改“延福院”,保持清代建筑物。
]
紫霄寺有前后两座宝殿。前为大雄宝殿,内供三清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是佛教诵经之地。后为祥云殿,内奉玉皇至尊,是道教传道之所。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玉皇生日和五月十六天地交泰日,紫霄寺更是热闹非凡,香客从各地纷至沓来,祥云殿上香篆弥漫,瑞霭缭绕,通宵达旦。两殿之间有个放生池,池水有张力,放上硬币,能浮于水面。
放生池东边有口“仙井”深三尺许,水位一直保持在一尺左右,具有“尽汲不涸,不汲不溢,大旱不竭,大雨不涨”及“不浑不浊”的特点。
迎福寺前方“天台殿”,建于明代,供奉玄天上帝和张三峰。“祥云殿”与“迎福寺”、“天台殿”一起,北靠悬崖峭壁,面向兴化大地,莆田全境尽收眼里,这边风景独好。
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就是正殿,或称为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紫霄寺鼎盛时期有僧人近千人,也开荒种地,种植白蜜绿宝枇杷,果大味甜,是上等精品果子,现仍有大片培植,是寺院收入来源。紫霄寺的前方“迎福院”创建于唐代,旁有“祥云殿”,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重建。寺前岩石间有宋、明名人蔡襄、周莹等人题词。近代地质学家有“紫霄怪石甲天下”之评述。
紫霄岩不仅怪石繁多,满山奇花异草遍地皆有,而且森林茂盛,荫凉至极,是避暑好去所。
2.罗汉洞:
紫霄岩中还有一个自然石洞,称“罗汉洞[7]”,据清康熙年间著名山水诗人陈起源的《司空山见闻录》记载:“罗汉洞尚居司空之麓,开深壑西南。中多岩怪石,悬空欲坠,绿树参天,洞居其下,可容十余人,楼阁高低,依岩层立。右有清泉从石隙0,滴沥僧厨方牖间,左邻深壑,右岸陡绝,涧底山茶一株,直上撑殿角,四时清碧,俨如翠盖,斜罩珠宫,游人至此,早已神飞心荡”。
3.玉壶池:
洞中有一尊佛祖,有一口“玉池”,千百年来,大雨不溢,大旱不涸,保持正常水位。传说游人若蘸“玉壶池”水,洒于罗汉面上,恍惚可见罗汉表情,似由微笑至大笑,妙趣横生。
4.雷轰石:
洞前有一溪涧,直流山下;涧上横有一石,形如小舟,流水激石,声如鸣雷,故名“雷轰石”。
5.冰川前古生物:
在洞前的溪涧中,自然繁衍一种“无尾蝶”和“红虾”两种生物,均为冰川前古生物的遗传。而这两种生物只生存于溪中,如果用瓶装回家中饲养就难存活。
6.万岁石:
天然石洞后有悬崖峭壁,如障似屏。绝顶上有一巨石,名“万岁石”,孤高列戟,君临万般状。登峰顾盼,碧山峭岩,光怪陆离,无石不奇,有的似狮,有的似美人,惟妙惟肖。
此外,还有“仙人冢”、“暖日台”、“三清石”、“太府厝”、“仙巾帽”、“观音石”等石景,神形毕肖,引人入胜。山上还有多处石刻,志书曾记载是宋代苏舜钦、蔡襄等名人手迹,现在多已风化,不可辨认。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