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代码 | 面积 | 简介 |
金沙路街道 | 610802009 | | 2月4日,金沙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举行揭牌仪式并召开成立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万勇为金沙路街道工作委员会揭牌,副区长贺德飞主持揭牌仪式,区政府副县级领……[详细] |
朝阳路街道 | 610802010 | 123km2 | 榆阳区朝阳路街道……[详细] |
沙河路街道 | 610802011 | | 610802011沙河路街道……[详细] |
明珠路街道 | 610802012 | | 610802012明珠路街道……[详细] |
鱼河镇 | 610802100 | 120.9km2 | 榆林市辖镇。1958年建鱼河公社,1984年改设镇。位于市区南部偏东,距市区37公里。面积120.9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西包、榆定公路在此相接。辖郑……[详细] |
上盐湾镇 | 610802101 | 97km2 | 2015年,撤销清泉镇,并入上盐湾镇,镇名上盐湾镇,镇政府驻地为上盐湾村,原清泉镇政府驻地设上盐湾镇清泉办事处上盐湾镇位于榆林城南52公里处的无定河……[详细] |
镇川镇 | 610802102 | 59.87km2 | 镇川镇是全国有名的商贸重镇,素有“塞上香港”、“旱码头”的美称。她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南65公里处,东南毗邻米脂县,西邻横山县,总土地面积59.87平……[详细] |
安崖镇 | 610802104 | 228km2 | 安崖镇地处榆阳区东部,榆、神、佳三县交界处,全镇辖31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2867户、11647人。总土地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其申耕地面积4345……[详细] |
麻黄梁镇 | 610802105 | 430.6km2 | 榆林市辖镇。1958年建麻黄梁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改设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26.5公里。面积430.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榆府公路……[详细] |
牛家梁镇 | 610802106 | 187.6km2 | 牛家梁镇位于榆林市城北1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总土地面积18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总人口2.1万。辖12个行政村……[详细] |
金鸡滩镇 | 610802107 | | 金鸡滩镇地处榆阳区东北部27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南沿、属北部草滩区区东部与神木县大保当镇相接壤,西南与榆阳区牛家梁镇接壤,北部同榆阳区孟家湾乡相连,神延铁路……[详细] |
马合镇 | 610802108 | 231km2 | 马合镇位于榆阳区西 北部,北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西南与小纪汉乡相连,东与岔河则乡相连,距榆林城区40公里,榆乌公路(三级油路)贯穿全境。全镇总土地面积2……[详细] |
巴拉素镇 | 610802109 | 446km2 | 巴拉素镇位于榆阳区西北部45公里处,全镇辖12个行政村,52民个村民小组,2449户,10758人,其中农业人口10610人。总土地面积446平方公里,……[详细] |
鱼河峁镇 | 610802111 | | 鱼河峁镇是2001年撤乡并镇的新建镇之一,位于榆阳区南部,距市区45公里。辖41个村民委员会、15个事企业单位,中学2所,5438户、21753人(有劳……[详细] |
青云镇 | 610802112 | 105km2 | 青云乡位于榆林市东南5公里处,属黄土高源丘陵沟区,榆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利,地理位置优越。全乡辖15个行政村,总2人口10650人,总……[详细] |
古塔镇 | 610802113 | 122.9km2 | 古塔乡位于榆阳区城郊东南15公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沟陵壑区,西接刘官寨、北靠青云、南临鱼河、余兴庄。三余公路穿境东西。乡村道路纵横南北。全乡总土地面积1……[详细] |
大河塔镇 | 610802114 | 284.4km2 | 榆林市辖乡。1958年建大河塔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43.5公里。面积284.4平方公里,人口0.9万。榆府公路东西穿过。辖西窑则……[详细] |
小纪汗镇 | 610802118 | | 2015年,撤销小纪汗乡,设立小纪汗镇,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小纪汗乡地处榆阳区23西北公里处,属北部风沙草滩地区。南与榆林市区、巴拉素镇、芹河乡……[详细] |
芹河镇 | 610802119 | 332.8km2 | 2015年,撤销芹河乡,设立芹河镇,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芹河乡位于榆阳区西南,属北部草滩区,离城约3公里,东与榆阳镇接壤,南与横山县白界乡交界,……[详细] |
余兴庄乡 | 610802200 | 132km2 | 榆林市榆阳区余兴庄乡位于榆林城区东南部35公里处,境内山大沟深,岇梁起伏,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乡辖27个行政村,1622户,7719人,总土地面积……[详细] |
刘千河乡 | 610802201 | 187.5km2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刘千河乡位于榆林城东20公里处,东与佳县方塌镇接壤,南与余兴庄乡、古塔乡相邻,西与青云乡相邻,北与麻黄梁镇相邻,榆佳二级公路由西向东横……[详细] |
孟家湾乡 | 610802205 | 451km2 | 孟家湾乡位于榆林城北37公里处,属典型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6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2830户,11652人,总土地面积451平方公里,境内林草丛……[详细] |
小壕兔乡 | 610802206 | 563km2 | " 小壕兔乡位于榆阳区最北端,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陕蒙交接地带,距榆林城区65公里。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区。2001年12月耳林乡与之合并,现辖20个……[详细] |
岔河则乡 | 610802207 | 296km2 | 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位于榆林市区西北36公里处,北与内蒙古乌审旗黄陶勒盖乡接壤,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全乡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296平方公里,……[详细] |
补浪河乡 | 610802208 | 408km2 | 该乡位于榆阳区西北部,距城72公里,西北与乌审旗接壤,东邻小纪汗乡,南连巴拉素镇、红石桥乡;总面积480km2,人口12092人,耕地4.3万亩,其中水……[详细] |
红石桥乡 | 610802209 | 564.7km2 | 榆林市辖乡。1950年由横山县划归榆林县,1956年属巴拉素区,1958年建红石桥公社,1984年改设乡。位于市区西南部,距市区53公里。面积564.7……[详细] |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东经108°58′-110°24′,北纬37°49′-38°58′。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与横山、米脂县相连,东南与米脂、佳县相邻,东北与神木、佳县接壤。东西最宽128千米,南北最长124千米,总面积7053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鼓楼街道北大街,邮编:719000。行政区划代码:610802。区号:0912。拼音:Yuyang Qu。 多样的地形地貌。以东西走向的古长城为界,延北属林草丰茂的内蒙古高原,延南属丘陵沟壑的黄土高原。以榆溪河水系为主,遍布大小河流百余条,中型以上水库27座。 良好的基础条件。榆阳区是榆林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以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城为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路网、输电网、通讯网和广播电视网。其中,有往返于西安、北京的空中航班,有过境站点的西包铁路大动脉,有穿赿区境的陕蒙、榆靖等高速公路。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田是世界级七大煤田之一的榆神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盐是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型精品矿藏,天然气是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岭土、泥炭等也有相当规模的诸量。羊子饲养规模居陕西省前列,猪、鸡、牛的饲养也形成了一定气候,已建成全省畜牧业基地和设施养羊示范县区。地上地下文物星罗棋布,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迅速崛起的榆阳经济。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5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80元和6520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 “十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2亿元,较“九五”末增长3倍多;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增长近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0元,较“九五”末增加了10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0元,较“九五”末增长61.3%。各项工作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 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传统的越垦越穷,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向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的方向转变,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一个由乔灌草织造的秀美山川初现轮廓。二是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羊子饲养规模已达到154万只,生猪、笼养鸡分别达到80万头、100万只;大扁杏种植10.2万亩,温室大棚菜达到3000亩,全区“北畜南果城郊菜”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高效养殖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三是实现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向种植粮食、饲料、饲草和经济作物并重的方向转变,粮、经、饲种植比例高速到60:12:28,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在构建新的经济体系中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改组制和产权置换上的跨越。普惠酒业集团公司、制药厂、人民煤矿等骨干企业,采取以强联强、以优引优的办法,进行合资合作改制,甩掉了包袱,搞活了机制,焕发了新的生机,已成为独占鳌头的重点企业。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了由小打小闹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跨越。全区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78万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560万吨,翻了近3番。一批以煤、电、盐为主的产业项目正在兴起,初步形成了以210国道为“轴心”、以旧榆神路和榆补路为“两翼”的“四大工业基地”,即以国道沿线金鸡滩、牛家梁镇为主的煤电向载能工业品和化工产业基地;以鱼河、镇川、上盐湾为主的岩盐开发及其化工产品转化基地;以旧榆神路沿线麻黄梁、大河塔、牛家梁为主的原煤生产基地;以榆补路沿线巴拉素、芹河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引进了一大批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强势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投入营运,拉动全区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势强劲。 第三产业在强势经济中快速发展。以餐饮、商住、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9.7%,地方财政收入的1/4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日潮、银河、天佑、三辰、金龙、四海大酒店与个体经营者的风味特色小吃,互为补充,提升了榆林饮食文化品味,在全市服务业的中心位置更加凸现。 基础设施 榆阳区是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修复、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大步推进,古城墙、步行街、四合院古色古香;世纪、凌霄、火车站广场息息相缀;肤施路、乡企城、经济开发区各具特色。新建路、长城路、常乐路、文化路、人民路、榆阳路“四纵两横“的城区交通网已形成。城区道路、给排水、绿化、供气、采暧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完善。小城镇建设基本实现了“四个一”要求,即有一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街道;一个开放有序的集贸市场;一个能带动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一个能吸引群众经常开展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 区境内有全市最大的航空站两个(榆林机场和镇川机场),每日往返省城西安航班4-6班次,每日往返北京航班1班次;神延铁路在榆林设有客运站,每日通列4趟;城内设有市 运输公司和区客运中心两个汽车站,连接全国各大城市、各县区和全区各乡镇,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与陕西至内蒙高速公路呈“丁”字形在市区交汇,210国道纵贯南北,乡镇油路呈辐射状,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0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航空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 区内有大学1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46所(其中省市重点高中3所,示范初中4所),职教中心1所,普通小学322所,幼儿园59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60所,其中乡镇农技校28所。现有各类医院、医疗服务机构232个,其中重点医院5个,普通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5所,防疫站11所,专科防治所1所,妇幼保健站2所,卫生监督机构2个,职业卫校2所,有病床位2135张,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设施设备 日趋完善。建成全市最大的疾病控制中心。 区内供电网已与西北电网联网,330千伏、110千伏两条输电线路由南向北穿越区境,目前正在筹建750千伏输电线路和110千伏输电线路。现有2×13.5万千瓦火电厂一个,35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区境内各大项目均有可靠的供电保障和送电条件。与此同时,农网改造工程也突飞猛进,全区48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同网同价。有各种广播电视台5个,调频发射机1台,卫星地面接收站18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普及率75%。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0%,农村MMDS微波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0%。电信、移动、联通、网通四大信息网覆盖全区,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12万门,互联网可以利用拨号、ADSL、光纤等多种方式连接上网,对沟通内外信息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自然资源 榆阳区资源富集,主要有五大资源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广阔。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28万亩,林地494.46万亩,牧草地328.18万亩,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 二是水资源的比较充裕。境内地面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4.54亿立方米,地下水调节诸量为7.43亿立方米,全区拥有水资源量9.14亿立方米。拥有中型以上水库27座,总蓄水能力为18812万立方米,年调水量4500万立方米。 三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榆阳区是榆神煤田和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占预计储量的82%,且为优质环保煤。区境西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厂。区境南部有国内外罕见的精品岩盐矿藏,氯化纳含量达到95%,已探明储量1.3-1.8万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的13-18%。市区的“普惠泉”和“榆阳泉”泉水,俗称“桃花水”,为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同时,高岭土、泥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也有相当规模储量。 四是农副土畜产品资源雄厚。榆阳区已成为陕西省第一养羊大区,养羊规模达154万只,年产毛、绒1000多吨,麻黄梁镇的白绒山羊基地已被农业部鉴定为优质品种繁育基地。粮食作物有3类、21种、126个品种,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4亿斤左右。东南部山区建成的10万亩大扁杏基地已开始进入盛果期,预计杏仁年产量可达到100吨以上。全区共有草本植物60多种,木本植物40多种,栽培作物79种,属灌丛草原植被区。 五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榆阳区自魏置上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区境,境内“南塔北台、六楼骑街”展示出塞上古城独特的历史风貌。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和全国最大的巨书宝库――红石峡闻名遐迩;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黑龙潭、万佛洞、戴兴寺等古建筑依山居险,风景怡人。这些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物古迹与黄沙绿洲、羊群草地互相交织,呈现出一派大漠边关的奇异风景。 农田水利 榆阳区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坚持以“典型引路、示范开路、先进带路”为治理理念,以“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规模一次形成,综合一次配套,效益一次达标”为要求,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部门联合,资金-,规划建设,整体推进”的治理模式,按照“三直一平八配套”的标准,建设农田水利。 到“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123.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74.54万元,区乡两级财政和群众自筹投入4948.96万元。全区累计完成治理面积600.7平方公里。其中梯田16.6平方公里,坝地9.9平方公里,水地7.6平方公里,水保林323.8平方公里,经济林31.9平方公里,人工种草211平方公里。投入机械台班7690个,完成劳动积累工497.5万个,完成土石方量3395.4万立方米,新增基本农田4.65万亩。全区新修、加固小型水利工程1814处。其中新修764处,新建淤地坝135座,维修淤地坝650座,新打机井381眼,新修人畜饮水工程83处,解决了17241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区已初步实现了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退耕还林 榆阳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99.8万亩,其中耕地还林草27.03万亩,宜林荒地造林种草72.77万亩与此同时,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兑现工作,每年向丘陵区4.5万农户兑现现金补助和管护费4324.8万元。 实施退耕还林7年来,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林、牧并重转变,畜牧养殖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30%提高到了60%;由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向粮、经、饲并重转变,饲料饲草种植 比重有了显著提高。二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全区林草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38.2%提高到了42.7%,在工程实施区域,山上林草多了,沟底坝系多了,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整体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328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2380元。截止2005年,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做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把退耕还林和建设基本农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群众退耕还林后的吃粮问题。为确保退耕后粮食总产不减少、群众吃饭不受影响,榆阳区坚持基本农田建设不放松。一是在退耕还林时留足口粮田。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三是打坝淤地,新修基本农田。目前,全区人均达到了2-2.5亩条件较好的缓坡地、梯田地、坝地等高产田。通过地膜栽培等农业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粮食单产,到2005年底,全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560公斤。 把退耕还林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把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和治理模式,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南部丘陵区的12个乡镇建成大扁杏基地10.2万亩,每年产杏核60万斤,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二是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和棚栽业。三是在山区条件较好的乡村,大力推广庭院日光温室,结合水利“121”人饮水窖工程,做到户均2分菜园子,保证农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四是引导退耕户转移剩余劳动力。每年劳务输出约4.5万人,收入3亿多元。 把退耕还林与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单户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转变。按照封山禁牧、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羊“四位一体”,以及羊棚舍、青贮窖、铡草机、饲喂槽、活动场“五配套”的模式,在建龙头、改良种、扩规模、增效益上狠下功夫。一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种草。累计退耕还草6.07万亩,林地间种牧草20万亩,为舍饲养羊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推行羊子“双改”。三是完善舍饲圈养服务体系。到2005年底全区羊子饲养总量达15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5.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4.5%,成为农民退耕还林后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实现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的有机结合,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封山(沙)绿化舍饲养畜决定》,全区全面实行封禁。为确保封山禁牧落到实处,一是组织林业、畜牧、新闻等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对封禁不力、偷牧、散牧的行为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切实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管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林业派出所、林政稽查队和草原监理站的执法职能,坚决打击乱砍、乱伐及非法侵占林(草)地的不法行为。四是严格征用林(草)地报批审批制度。 观光旅游 榆阳区是“河套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3万多年前就有先民生息,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化中,这里遗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1986年,国务院公布榆林为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 榆阳区地处三秦北端要冲,既是各民族长期杂处融合之地,也是雄居建邦必争之地,历来有“九边重镇”之称。战国、秦汉长城在境内现遗存两段,约44公里。隋长城在秦汉长城的基础上修建,遗存一段。明长城途径区境7个乡镇,全长78公里,这些遗存的墩、台、堡、墙展示着人类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北台是修筑在明长城上的最大军事塞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有“榆溪胜地”之称的红石峡是全国最大的巨书宝库,其摩崖石刻现存明代成化年间以来精工巧匠、文人墨客所留字幅185块,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2002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一行游览了镇北台和红石峡。作为古人类聚居的地方,这里遗留下很多古遗址,区境内的古城界秦汉古城遗址,肖家峁新石器时代遗址,白城台东晋代来城遗址,走马梁汉墓群遗址,历史悠久,没革甚远,今日虽已是残垣断壁,却展求出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往日古城的繁荣景象。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黑龙潭和戴兴寺,依山居险,风景优雅,寺内佛象雕塑,栩栩如生;精美壁画,形神兼备;牌楼匾额,皆出名家。城内建于明代的凌霄塔矗立于南侧,共13层,高30米,顶覆琉璃瓦,角挂风玲,犹如一个守护神守着城市的南大门,与位于城北的镇北台遥相顾盼。鼓楼、凯歌楼、新明楼、钟楼、万佛楼、文昌阁位于大街中心,成平行,设计精巧、独具匠心,与步行街上的古老四合院和琳琅满目的古店铺相互交织,勾勒出“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的古城历史韵味。 区境内的斌丞图书楼,始建于1924年,是纪念以教育救国为已任,为榆林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杜斌丞先生。元大滩战场是彭德怀总司令率兵攻打榆林城并大败国民党部队的地方,战场区遗留下不少马刀、炮弹壳等。桃林山庄是国民党爱国将领邓宝珊在抗战时期修建的,现已建成榆林市福利院。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安葬的大多是解放榆林时牺牲的革命烈士。长城角下,黄沙绿洲,演绎了无数英雄的传奇故事,渲染出一片红色的游览圣地。 行政区划 榆阳区辖4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鼓楼街道、青山路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楼街道、鱼河镇、上盐湾镇、镇川镇、清泉镇、安崖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马合镇、巴拉素镇、榆阳镇、鱼河峁镇、余兴庄乡、刘千河乡、古塔乡、青云乡、大河塔乡、孟家湾乡、小壕兔乡、岔河则乡、补浪河乡、红石桥乡、小纪汗乡、芹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