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1898-1990),字翔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镇大泉眼村。奉天省奉化县(今梨树县)富商于文斗之女,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90年3月17日午夜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顺治年间,其前八代先人于宾、于朋、于友三兄弟到东北开发农业。从烟台上船,沿水路经辽宁省营口,转船沿辽河行至东辽河西岸的吉林省梨树县蔡家乡大榆树村落户,开始拓荒耕种,繁衍生息。道光初年,因辽河洪灾冲击河西庄园,于氏家族迁到河东岸的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
于永丰、于渼、于文斗爷孙三代均住在河东港湾码头附近,辈辈都是大农。排行0的于文斗自幼聪明好学,随父于渼学习农耕、经商,使家族在当地非常有名望,曾任梨树县商会会长。膝下有二子一女,老大于凤彩、0于凤翥、老三于凤至。
于凤至,自小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学啥也比同龄孩子快,且乐于跟大孩子一起玩耍。5岁时,进入自家学堂跟私塾先生学习,精通孟子、论语、中庸、大学等必修课程,还熟读诸子百家、名人诗赋。8岁时,随父于文斗来到郑家屯读书,在郑家屯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就已经出落成为亭亭玉立、千娇百媚、能写善画、活泼美丽的少女。因匪患猖獗,父亲先后把教音乐、绘画的两位国文先生请到家,专门辅导。经教书先生说服,其父于文斗改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使于凤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奉天女子师范读书。15岁毕业还乡时,于凤至正当豆蔻年华,她丰姿绰约,文采出众,于家大小姐的美丽端方,名播乡里。
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于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张作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1915年便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那时张学良只有l5岁,于凤至也仅18岁。
入张府后,极尽儿媳的孝道,每天为公公和五位婆婆装烟捧茶,此外还要经心照料众多小叔、大姑、小姑的生活起居,她心地善良、办事公道、尊老爱幼、善解人意,深得全家人敬重。1916年生女儿张闾瑛;1917年生长子张闾珣(1986年在台北去世);1918年生次子张闾玗(1981年在美国去世);1919年生三子张闾琪(1931年死于沈阳)。
她的缜密思索和主张,对张学良的成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次支持阎宝航和韩素秀办起贫儿学校,到贫儿学校去看望那些就读的穷孩子,向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
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于凤至忍让接纳。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所以,张学良对赵四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秘书,对中国人则可称其为侍从小姐。此后他们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凡是和张学良有交往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和美的家庭,称他有两位贤内助。
1930年,她的老家辽西一带洪水成灾,闻讯后在奉天组成了女子济赈会,用发行债券等筹施竭力筹措款项。亲赴辽西家乡视察灾情,深入各家各户问寒问暖,直接把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家庭。曾出资在文化落后的南崴子乡大泉眼村创建新民小学。
于凤至与张学良生了一女三男,她远离仕途,平居治家,在教子成才方面,也称得上一代楷模。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闻讯之后,于凤至立即从美国飞回国内,求见蒋介石,营救丈夫。营救无效后,她又陪着张学良渡过了最初三年的软禁生活。牢狱生活使于凤至患了乳癌,不得不去国外就医,从此在美国过起了旅居海外的生活,成为天涯孤旅。
后张学良听从宋美龄劝加入基督教,1963年被迫与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1964年7月,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正式结婚,张63岁,赵50岁。
其后,于凤至与三位儿子及女儿张闾瑛一直生活在美国,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1990年与世长辞,这位命途多舛的女性留下了三个憾梦没有实现:思国不得归;思乡不得回;思亲不得见。撒手人寰,似乎这一切都已经结束,然而并非如此,老人家的余辉还在不时地炯然闪烁。
[以上内容由网友"Grace"分享。]
以下与于凤至相关信息:
以下于凤至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