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河坛概算投资1.8亿元,建设一坛(黄河坛)、一鼎(黄河鼎)、一阁(天赐阁)、二道(农耕大道、礼仪大道)、三区(思源区、祭祀区、感恩区)、三桥(天健桥、地坤桥、人和桥)、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坛广场。
中华黄河坛创造性地采用青铜铸造了表达华夏民族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崇敬吟颂黄河母亲的思恩坊、感恩坊和礼恩坊。
中华黄河坛在建设中填补了多项历史空白,书写了中国文化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将浑天仪、地动仪、指南针和日晷这“四仪”摆放在一处;第一次整理挖掘出60甲子的神像;第一次用青铜铸造龟驼碑……
坛内的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精品,从不同角度诠释再现着黄河留给人们的千古之谜和文化脉络。
三座青铜牌坊也是一个创举。在我国古代,有木牌坊、石牌坊,从来没有过青铜牌坊。青铜牌坊的建造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并且分别运用了汉族、西夏和回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黄河坛上,巍峨高耸、大气磅礴的青铜牌坊,展现出黄河文化的沧桑与厚重。
高9米,直径1.2米的二十四节气柱矗立在农耕大道上,讲述着二十四个节气的由来。从古至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只有文字,没有画面。中华黄河坛邀请专家挖掘整理出二十四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填补了农耕文化史的空白。
农耕大道中央有18面巨型石鼓。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也称“石刻之祖”。黄河坛选取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记载了远古时代起至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06年1月1日取消农业税的历代农业政策。
文化大道两侧,是18面用青铜铸成的巨幅竹简。收录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四书五经,《古兰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道德经》、《六祖坛经》及四部农书,书中的精华部分雕刻在竹简中,以励世人。
黄河鼎、黄河钟、黄河鼓三件重器的铸造也件件展现出黄河文化独特的气质。黄河鼎又称为司母河鼎,寓意中华民族“铸九鼎、定九州”的历史渊源,重达8.9吨,誉为“黄河第一巨鼎”;黄河钟饰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贺兰山岩画等黄河文化吉祥图案,被誉为黄河第一钟;重达6吨的黄河鼓,是我国目前第一青铜大鼓。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