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西 > 河池 > 名人

谭统南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谭统南,原名谭彩金,1900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大同区永安村可乐屯一个壮族农民家庭。其家有六兄弟,统南排行老大,很孝敬父母,关心弟弟,自幼学习勤奋,学科成绩优秀。1919年,谭统南在东兰县立高等小学堂就读时,正值我国爆发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是年秋,在桂林省立第二师范毕业的东兰籍学生韦青云(桂林学生联合会会长)回到东兰高等小学任教,向师生宣传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伟大意义,并组织成立了东兰学生联合会。谭统南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到各地圩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毕业后,他在干来、坡豪等地任教师,十分重视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和宣传群众。
  1923年,韦拔群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先后率领东兰四路农军三打东兰县城,最后一次终获胜利,赶走了县官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谭统南和覃孔贤带领第二路农军参加攻城,作战机智勇敢,受到韦拔群的赞扬。
  1925年9月,谭统南作为农运骨干进入韦拔群在北帝岩(后改为列宁岩)创办的第一届广西东兰农-动讲习所,学习《各国革命史》、《苏俄概况》、《经济学常识》、《农民协会组织章程》,学习外地农运经验和军事知识,进行军事操练,学唱革命歌曲,还到附近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和宣传演讲。由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谭统南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才干。同年11月,因敌人的破坏和革命斗争发展的需要,学员提前结业,谭统南回到大同区继续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和农军。
  1926年2月,桂系军阀派龚寿仪团镇压东兰农-动,杀害农民140余人,制造震惊省内外的“兰农惨案”。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到处腥风血雨。谭统南毫无畏惧,带领农军跟随韦拔群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是时,大同区团董覃羽吉经常带领一帮团丁到可乐屯等地掳掠群众财物,农民恨之入骨。谭统南和前来支援的太平区农军领导人黄冕伦,带领农军到弄肖与九乐交界处的拉拱山林进行伏击,终于打死了覃羽吉,并缴得了一匹马和几支枪,为民除了害。
  1929年,谭统南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至1931年初,任中共东兰县大同区委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随后调到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做政治宣传工作。
  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1931年2月,桂系军阀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攻进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东兰县,同时命令活动于中越边境靖西、镇边一带的绿林武装韦高振“游击支队”四个连一同到东兰镇压革命力量。韦高振支队围攻弄砦岩十多天,杀害岩内军民13人,但仍被廖磊一再斥责“进剿不得力”,韦牢骚满腹。是年5月,粤桂军阀联合反蒋,廖部撤回田州待命入湘,韦高振带着他的人马星夜逃回靖西,不愿再为桂系效劳卖命。中共右江特委和红七军二十一师党委根据获悉的情报,决定对脱离桂系军阀的韦高振部和活动于滇桂边的绿林武装梁振标部进行-工作,争取改造他们投向革命。于是,派遣师部政治工作人员谭统南和黄明光前往靖西。9月,增派黄明强协助谭统南的工作。谭统南等在进行中先到果德、思林会见红七军二十一师独立团团长黄书祥,后到向都会见向都县委书记陈鼓涛。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向都县赤卫军派出副总指挥黄庆金和谭统南等一道前往靖西工作。
  谭统南在向都县紫徊屯派人到靖西县武平试探韦高振,韦表示愿意面谈,谭等便到武平与韦会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农运路线、方针政策;并联系实际,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腐败统治、军阀混战及民心背向的实质。继之个别谈心及结交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这支绿林武装从上到下都表示愿意参加革命。进而召开革命同盟会,制定革命纪律,要求和人民群众搞好关系,不抢劫群众财物,所需粮饷采取向群众征借办法解决,人人平等,官兵一致,不打人骂人,彼此以“同志”称呼。谭统南将他在农讲所学到的知识用来改造这支绿林武装,白天,带领他们进行军事操练;晚上组织文化学习,结合宣讲革命道理。每天操练和学习之前,还教唱《国际歌》和《工农齐战斗》等革命歌曲。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改造,这支武装逐渐走上革命道路。
  1931年冬,谭统南、黄庆金进入云南边境的九弄地区,发动组织群众革命,并对当地最大的绿林武装头目梁振标进行-工作。
  经过争取改造后的绿林武装韦高振部,逐渐把斗争矛头转向国民党反动势力。1932年春,红军右江独立师及天(保)向(都)赤卫军联合攻打向都县城之敌,该部积极配合作战,歼灭桂军一个连。同年冬,该部又在靖西境内先后伏击国民党保安部队多次,给敌以沉重打击。
  1932年6月,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成立,谭统南的活动直接受到右江下游党委的指导。7月,他们将转移到靖西县境的天向赤卫军进行整编,组建“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团长黄庆金,政委黄怀贞,政治部主任黄振(黄明强),谭统南担任秘书。该团整编后在中越边境活动。
  1933年间,谭统南、黄庆金亲带韦高振到右江下游山区,向右江下游党委负责人汇报他们的活动情况。此后,右江下游党委把中越边的绿林武装纳入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之中。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经右江下游党委书记黄松坚同意,1935年5月,中越边革命委员会于靖西县坡豆乡福留村弄黎屯成立,主席黄庆金,副主席谭统南,黄明强和韦高振为委员,隶属右江下游党委领导。中越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派出骨干到中越边境各乡村组建靖西县南区同盟会(后改为青年会),发动群众,组织青年参加革命。7月,根据右江下游党委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抗日团体等工作的指示,谭统南和黄庆金将活动在中越边和滇桂边的两股绿林武装与右江下游赤卫军第三团及滇桂边新发展的游击队集中于靖西龙邦,组建“抗日救国十八军”,隶属中越边革命委员会领导,军长梁振标(后叛变),政委黄庆金,下设三个师,五十一师师长韦高振。该军成立后,国民党靖西县政府立即下令县民团和龙邦对汛分署派兵进剿。十八军设阵伏击,打死对汛分署中队长和民团参谋及团丁等20多人,缴获敌军旗一面,步枪20多支。
  经谭统南、黄庆金等同志多年争取和改造工作,中越边和滇桂边的两股绿林武装终于投向革命,从而壮大发展了边区的革命力量,为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1935年7月,右江下游党委书记黄松坚前往边区加强领导,同年11月,组建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黄松坚任书记。随后又成立了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劳农会、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抗日救国十八军并入第三联队,黄庆金任革委会主席,梁振标任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司令,黄松坚任联队政委,韦高振任联队副司令兼第一大队长,谭统南任联队宣传部长兼第五大队长。
  1935年冬,劳农游击队从云南七村九弄转移到靖西安宁。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队伍素质,谭统南、黄德胜、黄振等先后介绍杨高堂、梁其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中共中越边区支部,隶属滇黔桂边区党委领导,谭统南任支部书记。
  在边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劳农游击队从1934年底到1937年冬,扩大到1000余人,与当地赤卫队联合,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同侵犯根据地的滇桂军阀进行多次激战,歼敌近3000人,开辟了一个拥有十多万人口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时,广西国民党当局以联合抗日为名,通过谈判,采取欺骗的伎俩和收买手段,以求得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同时,革命队伍内产生了右倾错误,丧失了警惕性。是年10月,根据中共南方临时工委的指示,中共桂西区特委主要领导人和中共广西省工委代表等,在田东县那百乡那浪屯主持召开右江地区各县干部代表会议,不顾中共东兰中心县委的反对,作出与国民党百色区民团指挥部举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的决定。先后与百色民团指挥官黄韬、梁家齐(后任)举行谈判,签订了投降性协议,同意将活动于中越边、滇桂边和右江下游的革命游击队集中接受国民党改编。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谭统南认为,在中共中央还没有指示之前,轻易接受国民党改编是错误的。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投降协议,不同意将多年历尽艰辛创建起来的革命游击队拱手交给国民党。由于桂西区特委主要领导人的投降妥协,放弃在谈判中共产党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及国民党当局对韦高振进行拉拢收买,使韦将共产党员黄德胜杀害,把革命游击队拉出去,被国民党缴械、改编,致使滇黔桂边革命根据地丧失。革命虽然受到严重挫折,但是,谭统南仍坚强不屈,团结部分游击队指战员,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1938年7月,反对投降协议、拒绝带队让国民党改编而留下坚持斗争的边区游击队领导人谭统南、滕胜夫、岑日新、傅少华等人开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大家认为边区革命游击队被拉出去改编后,剩下人数不多,难于继续在云南富宁坚持斗争,一致决定转移到广西靖西县葛吞乡(今龙邦乡)一带活动。会后,谭统南等16人昼宿夜行,走了20多个晚上才到葛吞乡。谭统南带领队员深入各村发动群众,组建“革命同盟会”。不久,同盟会员由30人发展到200余人。1939年初,谭统南、滕胜夫、岑日新、傅少华等16人在越南百布与越南独立同盟黄国魂、黎广波、陈山洪等11人结拜同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革命斗争中,彼此互相支援,共同配合行动。结盟后不久,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曾来接见大家,并就革命目标和革命纪律发表了重要讲话。两国同盟会员,亲密无间。后来,中国当局派-“围剿”革命据点,谭统南在越南同志的帮助下,转移到越南的朔江一带参加越盟的革命活动。
  1940年初,由于斗争环境日趋恶劣,为避敌破坏,谭统南、滕胜夫等研究决定,分散活动。滕胜夫带领13名干部返回滇桂边,谭统南和岑日新留在中越边。后来,谭统南选定在那廪街定居,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6月,纳粹德国攻占法国,扶植了一个维希政府。这个法奸政权,把法属越南三个机场和港口拱手交给日本,从而使日军得以穿过越南,威胁我国的大西南。是年间,侵华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靖西县城和我国在岳圩设立的西南运输社军需仓库,炸死炸伤群众百余人,炸毁房屋六间,企图把战争推向大西南,一举占领整个中国。国民党当局派了一个师的军队到靖西驻防,但奉行消极抗战政策,不敢与日军作战。
  1940年下半年,中共中越边党支部书记谭统南,为了不当-奴,积极在靖西县安宁乡一带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并写信回东兰县大同区给谭怀干(1931年接谭统南任大同区委书记),要求派人支援。谭怀干速派谭立国、谭统华(谭统南胞弟)等几人前去。1941年6月,谭统南和岑日新在安宁乡那廪村建立“中越边区抗日游击大队”,谭统南任大队长。游击队建立时,只有40余人,枪20多支。谭统南带领这支队伍到附近各乡村发动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爱国青年参加游击大队,抵抗日军,保家卫国。为了解决游击队员的生活和武器装备,他一面组织队员开荒生产,种植粮食和土特产;一面派人到越南高平省城开设一个胜利公司,经营桐油等生意,筹集经费。同时还组织队员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队员的作战本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向中越边界推进。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北负责人黎广波,要求中越边区抗日游击大队开进越南抗击日军。谭统南义不容辞,立即选派一部分骨干到高平去协助越盟筹建武装,同时在靖西县城等地购买一批武器,从安宁运进高平附近存放。后被日军察觉,他们遂派一个特务打进胜利公司侦察。谭统南和黎广波用计诱杀了这个特务,从而安全地完成运送武器计划。
  1943年4月,黎广波与谭统南商定,将中越边区抗日游击大队改为“中越华侨抗日义勇军大队”(简称义勇大队),吸收中越两国进步青年参加,全大队增至三个中队300余人枪,大队长和参谋长仍由谭统南和谭立国担任。义勇大队驻扎在高平市周围的军事要道附近,寻机歼灭日军。不久,义勇大队第一中队与日军一个小队相遇,义勇大队居高临下,狠狠打击,击毙日军两人,日军见势不妙,仓惶溃逃。随后,日军调集重兵追剿义勇大队。义勇大队从高平撤到越南边境圩镇——念勇。谭统南决定在此居险伏击,果然不出所料,100余名日军仗着武器精良,毫无顾忌地跟踪追来。义勇大队严阵以待,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谭统南一声命令“打!”枪声一响,一个骑着高头大马,手拿着望远镜的日军指挥官,应声从马背上倒地毙命。敌军一时失去了指挥,各自抱头鼠窜,丢下多具尸体,狼狈撤军。这一仗,打出了抗日义勇大队的威风。随后,义勇大队撤回我国龙邦乡的界邦一带驻防。同年冬天,日军得知后又调集兵力妄图报复。义勇大队早有准备,勇猛还击,枪战半日,日军害怕义勇大队有援兵,赶紧撤退。
  1944年春,谭统南与黎广波又将义勇大队改为“越南革命救国军独立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第二大队从我国龙邦起程,经那坡(原镇边)县的面良,开到越南高平、北江省交界的保乐县等地游击。谭统南、黎广波等共同率领的中越边区抗日武装,在中越两党的领导和两国人民的支持下,在日军占领的地方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我国靖西、那坡县和越南重庆、茶岭、河广、保乐等县两国边区的抗日根据地。第二大队先后在保乐县城、茶岭(灵)县那旦、那威等地,配合越南同盟武装,与日军作战多次,重创了一批日军,有效地阻止了侵越日军妄图从中越边界进犯我国大西南的阴谋计划,并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
  1944年9月,胡志明主席在越南河广县北坡村设立越共秘密机关。不久,日军指挥法军扫荡北坡。胡志明毅然决定移居中越边抗日根据地——中国那坡县平孟乡盆河村弄衣屯,在那里建立越共中央临时联络站,领导越南人民进行民族独立解放斗争达半年多,1945年春节后才返回越南高平省百布屯列宁岩。同年8月,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总起义的胜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9月,中越边抗日英雄谭统南在打败侵越日军之后,率领中国籍的指战员从越南返回中国靖西县。
  1947年2月,韦高振自安徽返抵靖西,惧怕谭统南发动人民群众起来清算其叛变革命,杀害共产党人的罪行,便指使其同伙农安精、赵权忠、农福保等人于同月22日窜到那廪街,突然包围袭击谭家,将谭统南枪杀。
  (黄汉纪)
下一名人:卢焘
[以上内容由网友"Carl"分享。]

以下与谭统南相关信息:

以下谭统南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