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保谦(1866~1936),又名滋镇、字行。实业家。无锡县(今无锡市)羊尖严家桥人。祖父唐懋勋在无锡北塘创立恒升(后名唐时常)布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无锡,唐家迁至东北乡严家桥,在双板桥开设春源布庄。由于善经营,获厚利,造唐氏仓厅,设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唐保谦排……[详细] |
华璂(1869~1939),女,字图珊,号迦俊馆主。生于金匮县(今无锡)荡口镇。著名刺绣家。父亲华荻秋是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幼喜爱书画和刺绣。及长,以刺绣山水风景、翎毛、走兽见长。与安徽籍金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其夫亦擅画山水,对她帮助颇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荡口鹅湖女校教授……[详细] |
安友石(1905~1927),乳名小敏,号钟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金匮县(今无锡市)安镇泽上村。中共早期农运干部,烈士。少时在张泾桥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在安镇、东亭及苏州阊门等地小学任教。民国15年(1926年)春末,到广州第六期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夏,经同届学……[详细] |
杨玉英(1901~1932),女,字石癯,化名杨斯萍、石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金匮县胶山(今无锡东北塘乡)坝头村。中共早期妇女干部,革命烈士。12岁时,父母双亡,指腹为婚的男孩病死。由此被乡间封建势力视为“克父母,克丈夫”的“不祥之人”,遭受欺凌。在继母帮助下,刻苦自学,考入……[详细] |
陈凤威(1907~1942),化名陈迅易,陈雄。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907年3月5日)生于金匮县(今属无锡市)东亭仓下村。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私立公益中学。当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初返乡,组建农民协会。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详细] |
华君武 (1955.3—) 别名华潮 , 江苏无锡人。 擅长漫画。 1934 年虹、张谔举行《三人讽刺画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东北日报》任记者,发表大量漫画 作品,其中《磨好刀再来》在当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1949年调北京,历任《人民日报》 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详细] |
李国伟(1893~1978)原名李忠枢。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锡山)人。1915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土木工程科。1918年按岳父荣德生意愿,辞去陇海铁路徐州段副工程师职务,在汉口市白矫口创办福新第五面粉厂,任协理兼总工程师;后又在妻伯父荣宗敬的授意下,在汉口建成申新第四纺织公司,生产经营都……[详细] |
糜振玉,1931年10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今锡山市)。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于无锡县中三镇第一小学,中学就读于无锡县县立中学、上海市市立市北中学、震旦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山东大学数学系肄业,1954年大连海军指挥学校第二期本科毕业……[详细] |
顾允成(1554-1607) 明朝官吏。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季时,号泾凡。宪成弟。举万历十一年 (1583)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语侵郑妃,置末第。会御史房寰疏诋海瑞,偕同年抗疏劾寰,夺冠带还家。后起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忤阁臣张位,谪光州判官。乞假归,不复出。讲学东林,为“东……[详细] |
华燧(1439-1513),字文辉,号会通。明江苏无锡人。明藏书家、刻书家、道家。铜活字印刷家。 少时即涉猎经史,后遂精校雠学,书中每有异同,则为辨正。遇老儒学者,即持书请教。家有田产千顷,称江南富庶人家,因购书而家渐中落,淡漠不惜。其所居名“会通馆”,为藏书、刻书处所。人称“会通君”。……[详细] |
华世芳(1854—1905),字若溪,号蒦斋,清末数学家,与兄华蘅芳同以数学名。 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详细] |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详细] |
华幼武(1307-1375),字彦清,号栖碧,出生于隆亭堠阳(今东亭街道与新区坊前街道交界处)。平生笃于孝友,在江南颇有名气,元末名士杨维桢、倪云林、段天佑、周伯琦、贡师泰等人都曾与他唱和交往。他6岁丧父,其母独自挑起家庭重担,悉心侍奉公婆舅姑,是无锡地区有名的节妇和贤母。曾有公卿举荐他出……[详细] |
华贞固(1341—1397),华幼武次子,荡口华氏始迁祖。他幼年好学,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熟读诸子百家。他遵照父亲华幼武的旨意,从堠旸迁居荡口。他苦心经营,终于奠定基础,使荡口日益发展,成为富庶之地,也成了华氏的一块发祥地,为后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荡口传承……[详细] |
华察(1497~1574),因其做过翰林院修撰,古代称翰林院编史官为“太史”,“史”与“师”谐音,小说《三笑因缘》和民间称其为“华太师”。他是荡口华氏始祖贞固第七代孙,号鸿山,字子潜。华察自小聪明,性情沉着,善于思考。嘉靖十二年(1533)任翰林院修撰,校录历朝宝训、实录。后升为东宫侍读、……[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