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掌即骆驼的掌,骆驼主要产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驼掌的味道极为鲜美,食之可强筋壮骨。驼掌和熊掌一样都是珍贵的美味。早在汉代就有“驼蹄羹”,并成为历代宫廷名菜。明《本草纲目》载:“家驼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食。”内蒙古地区都喜食用驼蹄。骆驼主要产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尤其……[详细] |
散丹600克,葱段1根,姜1大块,辣椒适量 调料 香油、姜汁各10克,蒜汁25克,葱汁50克,盐6克,味精、鸡汤、花椒、料酒适量 做法 1、用热水将散丹烫一下即捞出,把黑膜搓去后洗干净,放入开水锅中,加入葱段、姜块、花椒煮至能用手掐断时捞出,切成丝。 2、炒勺上旺火,油烧热,放入姜汁、蒜汁……[详细] |
蚕蛹为扎兰屯特产,每到秋末冬初上市。将蚕蛹用味汁浸腌后,放油锅炸至黑亮、饱满装盘即成,松软嫩爽,香味独特。蚕蛹还有多种吃法,如红闷蚕蛹、红烧蚕蛹、干炸蚕蛹等,吃之如蟹黄,味道鲜美,成为扎兰屯市时令菜肴。……[详细] |
散丹600克,葱段1根,姜1大块,辣椒适量 调料 香油、姜汁各10克,蒜汁25克,葱汁50克,盐6克,味精、鸡汤、花椒、料酒适量 做法 1、用热水将散丹烫一下即捞出,把黑膜搓去后洗干净,放入开水锅中,加入葱段、姜块、花椒煮至能用手掐断时捞出,切成丝。 2、炒勺上旺火,油烧热,放入姜汁、蒜汁……[详细] |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详细] |
扎兰屯沙果干--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果品类) 扎兰屯市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全力构建两条绿色产业主线,把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做为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扎兰屯沙果是6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扎市沙果基地发展迅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栽植沙果树面积……[详细] |
扎兰屯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从康熙28年(1689年)就是当地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佳肴,被称为“素中之荤”。扎兰屯黑木耳采用多年生长的柞木段或柞木锯沫,用人工栽培方法进行生产。外在感官特征表现在:黑中透明、型如人耳、耳朵硕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体态宛如莲……[详细] |
扎兰屯白瓜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白瓜籽种植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种植,当地农村素有种植白瓜籽的习惯,是当地出口农产品之一。1966年,国家开始在内蒙古地区收购扎兰屯白瓜籽,并由外贸部门组织收购出口。60-70年代,扎兰屯白瓜籽年生产1.5-3万公斤,出口2万公斤。1970年……[详细] |
扎兰屯榛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产于扎兰屯市东部和醅山区,年产量约80万公斤,曾是出口创汇土特产品。榛子营养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生食或炒食,清脆可口,香气浓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土特产品。榛子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详细] |
扎兰屯葵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在扎兰屯市及周边地区逐步扩大,每年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也很显著,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首先是因为当地土壤环境及气候条件适宜向日葵的生长,主要表现为:各山区积温变化差异大,山坡、贫乏、石丘等地势情况复杂多样,土质肥力薄厚不均……[详细] |
扎兰屯榛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产于扎兰屯市东部和醅山区,年产量约80万公斤,曾是出口创汇土特产品。榛子营养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生食或炒食,清脆可口,香气浓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土特产品。榛子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详细] |
扎兰屯沙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市沙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沙果的主产区,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品种远近闻名,是当地招待贵宾、佳朋不可缺少的果品。扎兰屯沙果特定外观突出表现在:果形如乒乓球大小、色泽鲜艳、果面光滑且有光泽,果味酸甜、多汁、香气浓郁,果心肉质呈油浸状,风味独特……[详细] |
扎兰屯沙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市沙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沙果的主产区,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品种远近闻名,是当地招待贵宾、佳朋不可缺少的果品。扎兰屯沙果特定外观突出表现在:果形如乒乓球大小、色泽鲜艳、果面光滑且有光泽,果味酸甜、多汁、香气浓郁,果心肉质呈油浸状,风味独特……[详细] |
扎兰屯白瓜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白瓜籽种植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种植,当地农村素有种植白瓜籽的习惯,是当地出口农产品之一。1966年,国家开始在内蒙古地区收购扎兰屯白瓜籽,并由外贸部门组织收购出口。60-70年代,扎兰屯白瓜籽年生产1.5-3万公斤,出口2万公斤。1970年……[详细] |
扎兰屯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市种植大米、葵花历史悠久,目前,大米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葵花种植面积保持在60万亩以上。该市的“呼伦贝尔大米”系列产品被农业部认证为“有机食品”和“绿标大米”,并打入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集中销售。葵花已销往江苏、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大型加工……[详细] |
浩饶山镇是扎兰屯市西南部重镇,是美丽富饶的“杂交油葵之乡”,杂交油葵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该镇以A17、A15、562、康地5号、超级矮大头等杂交油葵、食葵为代表的葵花生产水平在呼伦贝尔地区处于领先水平,2006年注册了“浩饶山”牌绿色商品,而且扎兰屯市地区盛产的“葵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详细] |
扎兰屯葵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在扎兰屯市及周边地区逐步扩大,每年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也很显著,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首先是因为当地土壤环境及气候条件适宜向日葵的生长,主要表现为:各山区积温变化差异大,山坡、贫乏、石丘等地势情况复杂多样,土质肥力薄厚不均……[详细] |
蚕蛹为扎兰屯特产,每到秋末冬初上市。将蚕蛹用味汁浸腌后,放油锅炸至黑亮、饱满装盘即成,松软嫩爽,香味独特。蚕蛹还有多种吃法,如红闷蚕蛹、红烧蚕蛹、干炸蚕蛹等,吃之如蟹黄,味道鲜美,成为扎兰屯市时令菜肴。……[详细] |
扎兰屯沙果干--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果品类) 扎兰屯市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全力构建两条绿色产业主线,把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做为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扎兰屯沙果是6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扎市沙果基地发展迅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栽植沙果树面积……[详细] |
扎兰屯笨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扎兰屯笨鸡 肉类产品 内蒙古 扎兰屯绿色产业发展中心 扎兰屯市浩饶山镇、磨菇气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柴河镇、中和镇、哈多河镇、达斡尔民族乡、南木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洼堤乡共8个镇4个乡12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详细] |
扎兰屯大黄米 大黄米(又称“软黄米”),是由糜子(黍)去皮加工而成。糜子是生长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各种微量元素钙、镁、铜、铁、锌等也包含淀粉。……[详细] |
根雕是利用天然的奇根异木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是自然美学的审美心理和技术美学的综合表现。2010年,扎兰屯市正式成立了“呼伦贝尔市根艺(石艺)美术学会”。2011年5月在“中国根艺高端论坛暨中国根艺之乡颁牌仪式”上被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这是中国五个根艺之乡之一,也是……[详细]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民间,人们都习惯把这个节日叫做“冬红节”,而较少叫“端午节”。冬红节这一天,过去民间有许多习俗,有的至今还在流行,部分还有不少科学道理呢。一是……[详细] |
范庵村位于德州市庆云县城区,辖区占地面积1140亩。 范庵村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体经济,先后建立了建筑公司、汽修厂、面粉厂、宾馆、加油站、蔬菜批发市场,集体资金过千万元。1998年为拓展发展空间,先后到义乌、临沂、石家庄等地实地考察,在取得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后,98年投资46……[详细] |
泰山中溪发源于黄岘岭,伴着盘道左右活泼流动,哗啦啦的水声调节着登山人的心情,在王母池畔恋恋不舍流出泰山。其中在斗母宫东侧的一段山溪,流淌在黑色的河床之上,黑色的岩石便是泰山独有的辉绿玢岩,即著名的桶状结构地质景观。 瀑布之水溅起,造成白花花的水练,白色瀑流游走在黑色山涧,势欲飞动,舞姿翩……[详细] |
闯府宴酒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特产。“闯府宴” 系列产品历三年而成, 具有色泽透明、 绵甜爽净、窖香浓郁、 余味悠长, 不干喉、 不上头等特点, 实为酒中之上品。 米脂古称 “银州”, 因 “米汁淅之如脂” 而得名。米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西夏国创立者李……[详细]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代要解决吃饭问题,只能靠农耕。而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氾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趣时”就是掌握农时的意思。农字的繁体字“農”中的“辰”,就正是“时……[详细] |
拉乌山是川藏公路318国道西藏芒康境内的一个平缓的山口,在这个山顶有一个比较壮观的经幡阵,这是目前看到以来最大的,整整占了一个山头。 拉乌山垭口海拔并不高,只有4338米,但站在垭口上如果有-的话就可俯看金沙江和澜沧江了。拉乌山地势平缓,进藏的游客很容易就一掠而过,实际上拉乌山的海拔比地势……[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