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密云人物

密云人物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详细]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密云)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渔阳郡狐奴令,后投奔刘秀,被拜为偏将军。刘秀占领邯郸后,封王梁为关内侯。刘秀称帝之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被封为武强侯、阜成侯。公元38年(建武十四年),王梁卒。有子王禹。  投奔刘秀……[详细]
杨钧(1923~1985年),北京市密云县人。1943年3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卫生员、调剂员、护士长、医助、外科医生等职。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为抢救伤员曾多次负伤,荣立战功,为三等残废军人。1950年,人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3430部队医院任主治医师、外科主任……[详细]
刘连枢 (1953~)  原名刘连书。祖籍河北献县,出生于北京密云县。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函院新闻系。1968年下乡插队。1971年到北京市政工程机械公司任工人、宣传干事。1979年调到北京日报社,历任记者、文化部主任等,高级记者。北京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现任京报集……[详细]
王百顺(1939.7—)北京密云人。 擅长油画。1959年毕业于鲁迅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辽宁省出版社美术,美术创作室 、室主任,编审;沈阳师范学院艺术分院教授。作品《无题》1979年获全国美展三等奖;年画作品《人民功臣》、《同欢共乐》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二等奖,……[详细]
张万福,1916年11月出生在北京市密云县石城乡赶河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为生计所迫,10岁的张万福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羊,在地主家里经常挨打受骂,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3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密云。张万福目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心中无比愤慨。1940年5月,八路军第十团来到密云……[详细]
张锡元(1863-1940),字嘏民,直隶省顺天府(今属北京市)密云县河西村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北洋政府、直系人物。  清同治二年(1863)生。家庭条件不佳。  光绪五年(1879),17岁时到古北口投在正定军叶志超部下当兵。  光绪七年(1881),被选派进入正定军榆关随营武备学堂深……[详细]
张博研,男,汉族,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主持人。  为照顾癌症母亲,张博研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他每晚为妈妈洗脚按摩,卖掉房子筹医疗费,用荣誉证书换来母亲笑容……张博研守在病母身边,不离不弃,在点滴之中尽孝道。  张博研2011年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被重……[详细]
曹省吉(1943-1969)  籍贯河北省密云县。1959年10月考入开封制药厂技校。毕业后,到该厂当工人。任代班长,工会组长。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搞技术革新,曾记功一次。1969年3月23日,制药厂土霉素车间“304大罐”发生故障,为抢救同志,奋不顾身跳进大罐,不幸中毒牺牲。1974年6……[详细]
杨敏,原名化天龄,曾用名化光,汉族,1924年1月7日出生,北京市密云县下河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内蒙古邮电管理局副局长。1986年离休。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2009年享受省(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9……[详细]
宁榥,1912年8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学习,1933年家庭经济供给中断,爱人陈玉平当教师补助他继续学习。在抗日救国的“一二·九”-中,曾积极参加抢回被捕同学方左英等人的活动,为此他被包围清华大学的反动-逮捕入狱。他认识到救国必须有实力。清华大学的传……[详细]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密云)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渔阳郡狐奴令,后投奔刘秀,被拜为偏将军。刘秀占领邯郸后,封王梁为关内侯。刘秀称帝之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被封为武强侯、阜成侯。公元38年(建武十四年),王梁卒。有子王禹。  投奔刘秀……[详细]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详细]
刘连枢 (1953~)  原名刘连书。祖籍河北献县,出生于北京密云县。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函院新闻系。1968年下乡插队。1971年到北京市政工程机械公司任工人、宣传干事。1979年调到北京日报社,历任记者、文化部主任等,高级记者。北京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现任京报集……[详细]
杨钧(1923~1985年),北京市密云县人。1943年3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卫生员、调剂员、护士长、医助、外科医生等职。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为抢救伤员曾多次负伤,荣立战功,为三等残废军人。1950年,人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3430部队医院任主治医师、外科主任……[详细]
王百顺(1939.7—)北京密云人。 擅长油画。1959年毕业于鲁迅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辽宁省出版社美术,美术创作室 、室主任,编审;沈阳师范学院艺术分院教授。作品《无题》1979年获全国美展三等奖;年画作品《人民功臣》、《同欢共乐》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二等奖,……[详细]
张万福,1916年11月出生在北京市密云县石城乡赶河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为生计所迫,10岁的张万福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羊,在地主家里经常挨打受骂,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3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密云。张万福目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心中无比愤慨。1940年5月,八路军第十团来到密云……[详细]
张锡元(1863-1940),字嘏民,直隶省顺天府(今属北京市)密云县河西村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北洋政府、直系人物。  清同治二年(1863)生。家庭条件不佳。  光绪五年(1879),17岁时到古北口投在正定军叶志超部下当兵。  光绪七年(1881),被选派进入正定军榆关随营武备学堂深……[详细]
曹省吉(1943-1969)  籍贯河北省密云县。1959年10月考入开封制药厂技校。毕业后,到该厂当工人。任代班长,工会组长。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搞技术革新,曾记功一次。1969年3月23日,制药厂土霉素车间“304大罐”发生故障,为抢救同志,奋不顾身跳进大罐,不幸中毒牺牲。1974年6……[详细]
张博研,男,汉族,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主持人。  为照顾癌症母亲,张博研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他每晚为妈妈洗脚按摩,卖掉房子筹医疗费,用荣誉证书换来母亲笑容……张博研守在病母身边,不离不弃,在点滴之中尽孝道。  张博研2011年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被重……[详细]
杨敏,原名化天龄,曾用名化光,汉族,1924年1月7日出生,北京市密云县下河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内蒙古邮电管理局副局长。1986年离休。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2009年享受省(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9……[详细]
宁榥,1912年8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学习,1933年家庭经济供给中断,爱人陈玉平当教师补助他继续学习。在抗日救国的“一二·九”-中,曾积极参加抢回被捕同学方左英等人的活动,为此他被包围清华大学的反动-逮捕入狱。他认识到救国必须有实力。清华大学的传……[详细]
普安四球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球茶(CamelliatetracoccaZhang)是生息于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境内海拔1700~1950m群山茂林内的珍稀古茶树。1981年,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根据贵州普安大茶树特征定名。  根据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对茶组植物分类,四球茶生是山茶属茶亚属……[详细]
莱芜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莱芜种植花椒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大量栽植,之后常种不衰。    主要栽植品种有:香椒子、大红袍、小红袍、青皮椒、大花椒等。特别是大红袍花椒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出皮率高、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等特点。……[详细]
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不少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详细]
刘铺果园位于监利县红城乡刘铺村,于2005年元月开业,近七年以来,我农庄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乡村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活动及果园风光等为吸引物,为游客提供了住宿、餐饮、游憩等服务,让广大旅游者体验了乡村生活、生产的乐趣。  至今为止已征地118亩,种植果树、蔬菜80余亩,开拓种植莲藕……[详细]
无花果属桑科,因花小,藏于花托内,又名隐花果。无花果原产于西亚,唐代前后传入我国史籍称“阿驿”维吾尔语称“安吉尔”。无花果含有较高的果糖、果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有滋补、润肠、开胃、催乳等作用。它在塔里木盆地大量栽培,以阿图什种植最多,年产果子二百多亩。其时果甘甜多汁,味芳香,堪兴岭南……[详细]
藏雪鸡,藏北牧区群众也称“贝母鸡”,藏语译音为“公莫”。藏雪鸡体形大小与家鸡相似,重鸡3斤以上,雌雄羽色相同。头和颈呈褐灰色;翅膀有一大块白斑;上体棕色;丁体白色;前额胸部各有较暗色的环带。由于它们经常活动在裸岩和碎石地带,因此脚垫生的厚而坚硬。   藏雪鸡经常5至7只或十几只成群一起,到……[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