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漈头村

漈头村

漈头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35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物众多,一大批古民居各具特色,就地取材,省时、省工又省钱。靠个人的能力办馆。  屏南农耕文化博物馆正面设立在相邻的六幢古民居内,带给人的是原汁原味、古香古色的视觉冲击。都是未开发、未商业运行的点,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都市的气息,没……[详细]
漈头村位于屏南县中部,距屏南县城仅5公里。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至今千余年历史,是屏南历史上“四大书乡”的领衔者,曾有“屏南好漈头”之美誉。漈头村的科举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和文化古迹名闻遐尔,享有屏南“四大书乡”之首的美誉。历代科举人士达200余人,可谓名人辈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详细]
漈头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辖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6户,总人口1237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福建省卫生村”、“福清市党风廉政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漈头村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1934年1月0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1941年4月,,漈头村行政区划,……[详细]
漈头村位于葛坑乡东部,与桂阳乡涌溪、洪田、彭坑村,杨梅乡安村村毗邻。全村土地总面积18.5l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8亩,林地24674亩,毛竹林2644亩,果园170亩,油茶500多亩,共2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1999年末全村共有179户750人,均系汉族,其中男399人,女351人,劳动力3,,漈头村行政区划,……[详细]
漈头村位于嵩口镇的东北部,在秀丽的笔架山麓东面,盆地之龙漈溪之中,东与村洋村接壤,西邻三峰村,南与月洲村交接,北与长庆镇尾洋村交界,距镇区10公里。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 10个村民小组。 漈头村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农产品富饶,全村有耕地390亩,果园452亩,山地总面,,漈头村行政区划,……[详细]
压床又称压喜床,压新床等,中国汉族婚俗之一。青年男女结婚的头天晚上,新郎家要请儿女双全的老人把床铺好,然后新郎请一个或者两个弟弟和自己一起在新床上就寝。据说这样做,新娘就可以先生男孩。还可以驱邪,新房……[详细]
达瓦昆湖  达瓦昆湖坐落在布力曼库木沙漠中,原是沙漠中的一个自然湖泊,经过开挖后,湖面达1000多亩,湖两畔已建成独具特色的欧式风情别墅和极具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毡房、民族式餐厅、旅游纪念品店、风情园。夏日里,湖光潋滟,烟波浩渺的湖面上船影点点,游艇的马达与游客的欢笑打破了大漠的亘古的沉寂。……[详细]
福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原名清利寺,唐太和元年建,经历代重修,规模宏伟,是辛集的旅游胜地。  辛集市是著名的皮革皮毛集散地,每年全世界客商云集商业城。福林寺在商业城东3公里,有公路直达,形成了集购物、旅游、食宿、娱乐一体的旅游商业景区。1995年重修后的福林寺占地64亩,建筑面积2.88……[详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详细]
三国时期是一个璀璨耀眼的时代,无数能人异士涌现出来,是历史上良将最多的时期。大家都说宝马配英雄,三国时候那么多英雄,宝马自然也不少,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时候都有哪些名马,这些马又都是谁的坐骑。三国演义名……[详细]
【锅盔、煎饼】多见于集市个体饭摊与农家。随着原料的不同,制作出的品种也不同,大致分为白面锅盔、高梁面煎饼、米面煎饼与杂面煎饼几种。锅盔,多用白面、高梁面、杂面做原料,将面粉倒入盆内,用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加配料,放入精盐、食油、葱花或者小蒜等备用。米面煎饼(即玉米面、小米面粉混合):先将玉……[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