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口村简介 岙口村地处闽浙交界,与沙埕集镇相连,海岸线长达3公里,辖5个自然村,全村231户804人,党员20人,外来人口20多人,耕地总面积245亩;36%的劳动力主要从事渔业及海上养殖。大小船只61艘山,海资源丰富,海域面积达2000多亩,紫菜养殖面积1068多亩;林地面积1740亩,森林覆盖率,,岙口村行政区划,……[详细] |
岙口村地处枫岭的入口,是枫岭的门面,高山流水,小桥人家,风景秀丽。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岙口”为口号,大力发展杨梅种植,紧跟高楼镇政府的发展方向。同时岙口村也有着“侨乡”的美名,拥有庞大的侨眷,对村里的发展建设也是不遗余力。岙口将遵循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创建温州市市级文明村,同时创建更加平,,岙口村行政区划,……[详细] |
岙口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位于62省道旁边,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17人113户,拥有耕地面积200亩,人均耕地为0.64亩,共有林地2481亩,人均7.83亩。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拥有集体固定资产50万元,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自1998年开始实施旧村改造,通过近几年的示范村创造,,岙口村行政区划,……[详细] |
岙口村位于温峤镇西北部,三面环山,环境优美,距镇政府中心约2公里,东邻桐山资福寺,北与西焦湾村隔山相望,温大公路纵贯村南北,千年古寺祇园寺、岙口农家乐和岙口四季青山庄坐落村中。全村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8人,共240户。全村有耕地面积390亩(其中水田18,,岙口村行政区划,……[详细] |
岙口村位于莼湖镇东侧,黄蘗与楼隘之间,全村66户,人口167人,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是一个无工业污染的天然乡村。拥有梅先爱迹,泰清山水库等旅游景点,盛产水果杨梅,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天然生态村。近几年我们计划投入15万元浇制水泥路,投入10万元重新改装自来水工程,投入3万余元心间三格式卫生公厕1座。垃圾,,岙口村行政区划,……[详细] |
庄坞牌坊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庄坞乡住地。始建于嘉庆十年(1805年),竣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是儒林郎杨绩续妻刘氏节孝碑坊。坊高9.6米,宽7.4米,厚2.8米,横竖石料均系整块大石迭成,为青石雕凿健筑。结构是4柱3间5层楼阁式,条石层迭,石柱擎承。 坊中间跨度大,走车马,两……[详细] |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详细] |
石湾公园就是个湖公园,跟一般的公园差不多,不过公园旁边有个马桶瀑布蛮壮观的适合拍照。还有一个陶祖师庙,免费进入。屋顶的陶瓷装饰很值得看看,如果对宗教和陶瓷艺术没兴趣的话可以忽略这里。 景点位置 广东佛山禅城区和平路石湾公园和平路6号……[详细] |
丰都名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千米。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丰都即隶属巴国,曾作过国都。秦汉时为枳县地。东汉永元二年(90年),因城东有平都山,改名平都县。隋代取长江中“丰稳坝”首字与“平都山”之“都”字改称“丰都”。 丰都名山 名山古刹多达27座。……[详细] |
宿松地处吴头楚尾的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文化,断丝弦锣鼓就是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追溯断丝弦锣鼓的渊源,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明朝初期在宿松县民间<尤其是在许岭、程集、凉亭、佐坝等地)甚为……[详细] |
姜薯的吃法很多,有速食法、混制法、磨制法等。速食法是刨片放在开水中滚两滚后加糖浆,俗叫泡姜薯汤汤中薯片,清香爽口。混制法是把姜薯切成小块作为配料烧肉吃,可甜可咸,薯块香松。磨制法是把姜薯在特制的磨钵磨成薯泥,姜薯松脆,磨后还存有粒状,做成姜薯丸,香脆滑润。……[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