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丹凤县特产

丹凤县特产

北瓜揽饭  龙驹寨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据说这是如今治糖尿病的最佳食疗瓜类。当地人以它为主料做出的“北瓜揽饭”,在龙驹寨流传了数千年,有民谣为证:“死不在赵徐二沟扛活,北瓜豇豆吃死,红薯芋头救活”(赵沟和徐沟是龙驹寨的两条座北向南的小山沟,因光照充足,土壤……[详细]
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的栗,《诗经》、《论语》等古书中多次提到板栗,……[详细]
丹凤蕨菜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特产。蕨菜是大家都熟悉的山野菜,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叶作鲜菜食用,也可腌渍和晾晒制干。同时蕨菜的根部还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食用。  蕨菜,别名蕨儿菜、鹿角菜、拳头菜等。蕨菜是凤尾蕨科蕨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蕨菜是……[详细]
“葡萄美酒夜光杯”,“家家扶得醉人归”。在我们这“无酒不成礼仪”之邦,丹凤葡萄酒首屈一指,民谚“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 即言此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畅销全国26个省(市)。凡过往此地之游……[详细]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详细]
万湾李梅  万湾村地处丹凤县城城西14公里处的棣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丹江),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地下水灌溉),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生产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勤劳的万湾人大力发展李梅等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栽植李梅1500余亩,挂果500余亩、年产优质李梅500余吨。所产李……[详细]
丹凤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丹凤县陕西乃至全国林业大县和核桃主产区,是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重要批示的发祥地,同年9月,国务院在该县召开了全国十六省(市)代表参加的核桃生产现场会,大大激发和鼓舞着丹凤30万人民一代又一代发展核桃产业的热情。多年来,该县……[详细]
丹凤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丹凤葡萄,有近两千年栽培史。相传,唐太宗时,丹凤有突厥人进供葡萄,太宗指曰:“真龙眼也”,从此就有龙眼葡萄之名。清宣统三年,天主教徒华国文从西安往南阳途中,在丹凤龙驹寨发现酿制葡萄酒的上等原料,即丹凤葡萄,便从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处学得酿造葡萄酒技术,在此创……[详细]
羚牛是中国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因躯体硕大,体重足足有三百公斤,外貌又像牛,故产地居民称它为野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西藏和云南西部的毛色深褐,青海、四川的为红棕色,秦岭的则呈淡棕黄色,略带金色光泽,有“金毛羚牛”之称。  ……[详细]
“葡萄美酒夜光杯”,“家家扶得醉人归”。在我们这“无酒不成礼仪”之邦,丹凤葡萄酒首屈一指,民谚“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 即言此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畅销全国26个省(市)。凡过往此地之游……[详细]
最早开发于我国云南省大理县的点苍山,因为点苍山属大理县境,故有大理石之名。大理石具有广泛的用途,一些高级建筑物上总离不开大理石装饰。我国首都北京故宫、天安门华表,广州的中山纪念堂,以及许多高级、华丽的楼房、宾馆都嵌有光彩夺目的大理石。大理石不仅是名贵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许多著名的雕塑和华丽……[详细]
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的栗,《诗经》、《论语》等古书中多次提到板栗,……[详细]
商洛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商洛丹参,中药材品种,陕西省商洛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洛丹参以根入药。具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以其“外观形状好,成份含量高、品质较纯正、分枝很均匀”的优良特征而闻名。2003年天士力商洛丹参药源基地首家通过国家GA……[详细]
丹凤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丹凤县陕西乃至全国林业大县和核桃主产区,是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重要批示的发祥地,同年9月,国务院在该县召开了全国十六省(市)代表参加的核桃生产现场会,大大激发和鼓舞着丹凤30万人民一代又一代发展核桃产业的热情。多年来,该县……[详细]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详细]
万湾李梅  万湾村地处丹凤县城城西14公里处的棣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丹江),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地下水灌溉),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生产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勤劳的万湾人大力发展李梅等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栽植李梅1500余亩,挂果500余亩、年产优质李梅500余吨。所产李……[详细]
北瓜揽饭  龙驹寨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据说这是如今治糖尿病的最佳食疗瓜类。当地人以它为主料做出的“北瓜揽饭”,在龙驹寨流传了数千年,有民谣为证:“死不在赵徐二沟扛活,北瓜豇豆吃死,红薯芋头救活”(赵沟和徐沟是龙驹寨的两条座北向南的小山沟,因光照充足,土壤……[详细]
丹凤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丹凤葡萄,有近两千年栽培史。相传,唐太宗时,丹凤有突厥人进供葡萄,太宗指曰:“真龙眼也”,从此就有龙眼葡萄之名。清宣统三年,天主教徒华国文从西安往南阳途中,在丹凤龙驹寨发现酿制葡萄酒的上等原料,即丹凤葡萄,便从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处学得酿造葡萄酒技术,在此创……[详细]
丹凤蕨菜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特产。蕨菜是大家都熟悉的山野菜,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叶作鲜菜食用,也可腌渍和晾晒制干。同时蕨菜的根部还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食用。  蕨菜,别名蕨儿菜、鹿角菜、拳头菜等。蕨菜是凤尾蕨科蕨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蕨菜是……[详细]
丹凤天麻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特产。丹凤天麻个肥色佳,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  丹凤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是天麻的最佳适生地。  丹凤天麻主要……[详细]
导游:  五马朝天的山顶,无路可上,有时可见短尾猴在上面戏耍。五马朝天山下,现已拦河建了一个小电站,电站水面澄碧湛蓝,倒映出五马朝天的磊磊山峰,有“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  介绍:  位于茨坪南面四公里处,距景点一公里处有公路相通。五峰并峙,造型奇特,悬崖百丈,山势雄奇,形似五马昂首屹立……[详细]
鸸鹋与鸵鸟有着很多区别,两种不属于同一物种,并且在外形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两者对于所栖息的环境的温度以及地形要求不同,因此还是很好区分的。人们对鸵鸟了解很多,对鸸鹋了解则很少。鸸鹋特点较鸵鸟则更为明……[详细]
海青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详细]
浦安市是日本千叶县的一座城市,位于东京湾最内部,约四分之三的市域是20世纪60年代后填海造陆所形成的。这座城市因市内的东京迪士尼乐园而全国知名,是日本的必游之地。  东京迪士尼乐园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创办的第一个亚洲主题公园,共由七个主题区域所组成,一年四季中都会有很多姿多彩的大型巡游表演及……[详细]
李庄白肉,全名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的汉族传统美食,选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约克”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等特点。  李庄白肉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别是刀工片制,堪称一绝。成菜白肉把瘦均匀,晶莹剔透……[详细]
产地:中国河北廊坊。  品种:一般可分为硬心和汤心两大类。胜芳松花蛋介乎硬心和汤心之间,独具一格。  特点:松花蛋个大,色泽好看,蛋白为茶色或琥珀色的胶冻状,半透明,有松枝花纹;蛋 黄为深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吃起来味美清香,凉爽可口,颇有特色。  工艺:加工制作时,精心挑选新鲜、个大、……[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