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彬县旅游

彬县旅游

彬州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伟壮丽彬州塔    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在陕西省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属于北宋时期建筑,塔高47.84米,塔底宽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别面向八个方位。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详细]
彬县陶谷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彬县陶谷墓  陶谷墓位于县城西刘家湾东台地。墓高3米,周长36米。墓前有碑楼,-“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谷(902——970),字秀实,邠州(今彬县)人,北宋时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频繁交替的五代时代先后担任了后晋……[详细]
邠州十二景   邠地历史悠久,贤哲辈出;山川灵秀,风光旖旎。古时为周族发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姜嫄、后稷在此生息,中间经夏末商初公刘居豳,至商朝后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国。据地方志载,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庙宇道观,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虽然列有寺庙庵观、山河形胜等……[详细]
彬县公刘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彬县公刘墓     公刘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彬县县城45公里处的龙高镇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刘陵墓。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长三里许,北枕山谷,南控泾水,草色浮动,势如伏龙,故名“周墓蟠龙”,为古邠十二景之一。……[详细]
彬县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彬县城关镇水帘村,俗称灯山。山体崖面上有洞窟多处,互相勾连贯通,俗称“九曲十八洞”,明《直隶彬州志》载:“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唐贞观年间,百姓于崖面石壁上开凿连珠小窍1700余穴。每至元宵节期间,燃灯穴内,灯如连珠,依次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详细]
彬县开元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彬县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内位于县城西南紫薇山下开元广场内。  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详细]
大平腐竹是一种豆制品,属绿色食品,是平桂管理区大平瑶族乡特色产品之一,名扬区内外。腐竹加工是大平农民的传统手艺,遍布各村寨。大平腐竹采用山中黄豆、山泉水石磨磨浆、生铁锅烧煮等传统工艺提练成形后,在山坡自然凉干而成,具有传统风味、甘甜、清香、香脆可口、耐煮(汤清)的特点,颜色呈淡黄色。黄豆富……[详细]
黄家大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大屋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九嶷山村,此为湘南地区具有瑶族风格的民居建筑群。  清咸丰二年(1852)由裁缝黄知保修建,1950年土地改革中分给农民居住,至今绝大部分房屋保存完好。大屋长方形,坐西南朝东北,中进房屋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式……[详细]
蒲汇塘桥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蒲汇塘桥(Puhuitang Qiao)又称七宝塘桥。位于闵行区七宝镇,跨蒲汇塘。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寿等募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三拱,主拱跨度11.2米、高度5.2米,副拱跨度5.6米、高度3米。桥长29米,面宽5.45米,两端各设石……[详细]
“秋林牌”大虾糖是哈尔滨的传统食品,是采用特级优质东北白砂糖、优质山东花生伴以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该品的选料精、作工考究,线条清晰、形似大虾,皮薄馅酥、香甜不腻、松酥可口,具有高营养、高热量食品之特点,曾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和商业部及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素有“双优”产品之雅称……[详细]
龙凤岩溶洞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铺口乡,距公路1.5公里的排牙山中段穿岩山上。是一座天然石灰石溶洞。洞口上方有清康熙年间靖州州牧高峰题刻的"龙德先天"四个大字。洞口宽20余米、高约7米。洞内有两条主支洞。由洞口向左有1米宽人工凿砌石阶70余级可达洞底。沿洞东北石壁有阴河一条,宽3米,异溪之……[详细]
卧龙湖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林业局和平林场,是未来的鸡西市的生态名片、鸡西市森林与湿地科普基地、少年教育基地、鸡西及周边城市居民节假日生态休闲目的地、现代林业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公园整体以山水为框架,构建可游、可赏、可观、可用的整体功能,打造山、水、林、田的整体格局,力求将森……[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