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彬县特产

彬县特产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特产--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详细]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当地产的大红枣又叫“吊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鲜果含糖量70.6%,干果达到78.4%,每百克含维生素达380毫克,钙与磷的含量也很高,实为滋补佳品。当地群众还将枣核去掉,烘为干果,吊成串称挂拉枣,香甜酥脆。当地民谚说:“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  彬县大……[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面食。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详细]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是陕西省咸阳彬县著名烹调大师吕山先生在广泛借鉴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陕甘地区群众的饮食习惯,博采众长,吸取精华,历经十余年,研创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用料考究,选取上等优质新鲜生猪蹄、肘子,采用大香、小香、桂皮、丁香等十多种调……[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面食。彬县扯面相传兴于元代。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即位。蒙古兵由甘肃东进,占领邠州。所任邠州达鲁花赤惧怕邠人反抗,严禁民间使用铁器,菜刀也在所禁之列。老百姓不能使用菜刀切面,便撕扯面片吃。邠州城南大街一杨姓妇女,几经摸索,竟扯出了细如线丝的面条,味道胜过刀切面条。于是家家仿效……[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肉食品。陈家酱汁肘子是陈家酱肉坊的代表名吃。研制人陈健民1979年入伍后,在部队从事炊事工作期间取得国家二级厨师职称。1993年退伍后,即成立彬县陈家酱肉坊。在博取从长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天福号”酱肘的传统作法,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和传统口味进行改良,创出了陈家酱汁肘子的独特制……[详细]
彬县地方特色肉食品。方师酱汁猪蹄是由原肉食公司职工方双俊经过多年苦心钻研,选用独特配方,采用陈年老汤精心制成的肉食制品。方双俊自1963年开始从事熟肉食品加工,至今已积累了40多年的经验。方师猪蹄选用卫生部门检疫合格的农家饲养的生猪猪蹄为原料,全程操作采用人工制作。肉汤由丁香,大香,小香,……[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用面粉加香油炒成蛋黄色、将香料研细成粉、杏仁用水煮泡去皮一分为二,芝麻炒成蛋黄色。锅加清水,下香料粉、食盐,水开后下油炒面制成稀糊状,下入杏仁瓣和芝麻即成。每天早上端一碗油茶,泡入彬州麻花,既经济又实惠,更别具一番风味。2003年4月,彬县一品鲜制作的杏仁油茶在……[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小吃。彬县烧麦,历史悠久,属全国北派。50年代,彬县十字街口每到傍晚,有作为夜宵的提篮小卖烧麦。60年代至70年代无人制作。80年代以来,彬县第二饮食服务公司已将其作为重要宴席食品供应。彬县烧麦吸收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制馅特点,制成香菇烧麦,原料用肥三瘦七鲜肉、香菇、鸡柳制成鸡……[详细]
彬县地方传统民间小吃。用小麦加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麦面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并加入糖桂花、鸡蛋等。制作方法是:先发酵“起面”,再加碱,加干面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团或条状,经反复加温发酵后,使面团软而不流,倒在垫有面饼状底衬的蒸笼上,加热蒸熟。出笼冷却后,切……[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彬县一品鲜饭店小吃名点。彬州麻花是在地方名优食品的基础上,吸收了全国各地同类产品的优点,经过三年反复研制成功的新产品,彬州麻花采用特制精粉、鸡蛋、生姜、大葱等十多味天然调料及中药村精工制成。彬州麻花选料严谨,色泽金黄,口味鲜香,栈酥脆化渣(在咀嚼中不咽自化),易于消化……[详细]
彬县核桃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特产。彬县核桃富含油质,味美,可食用,也可榨油,中医学上用仁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温肺,补肾,主治喘咳、肾虚、腰痛等。  核桃是彬县传统的农副土特产品,核桃大、含油量高,全县已发展核桃30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是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彬县各乡镇都有……[详细]
彬县地方名特果品。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豳风》中有“八月剥枣”诗句。明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觐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大觐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浓,营养丰富。鲜果含糖量20.6%……[详细]
梨枣木工艺制品是彬县当地群众利用充足的枣树、杜梨木资源,开发、制作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彬县梨枣木工艺制品坚硬光滑,色泽鲜艳,表面抛光,手感细腻,物美价廉,是馈赠远方亲朋好友的佳品。……[详细]
彬州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彬县地方名特水果。原名“老遗生”梨,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彬县分布广泛。5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新品种,目前主栽品种以酥梨为主,到2003年全县彬州梨栽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2.8万吨。彬州梨单果重300-500克,最大的500克以上,素以果面鲜黄、果皮……[详细]
用养麦面压制而成。筋细柔软,光滑利口,凉热均可食,健胃消暑。……[详细]
选用上等的优良山羊,由于羊小头大,骨少肉多,加之传统的制作方法,吃起来别具风味,醇香适口,是最受宾客欢迎和喜庆宴席的不可缺少的名菜之一.……[详细]
将羊扳倒,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0之略咸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详细]
彬县大晋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晋枣是咸阳市彬县地方名特果品,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豳风》中有“八月剥枣”诗句。明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晋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  大晋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详细]
彬县地方传统民间小吃。用小麦加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麦面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并加入糖桂花、鸡蛋等。制作方法是:先发酵“起面”,再加碱,加干面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团或条状,经反复加温发酵后,使面团软而不流,倒在垫有面饼状底衬的蒸笼上,加热蒸熟。出笼冷却后,切……[详细]
将羊扳倒,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0之略咸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面食。彬县扯面相传兴于元代。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即位。蒙古兵由甘肃东进,占领邠州。所任邠州达鲁花赤惧怕邠人反抗,严禁民间使用铁器,菜刀也在所禁之列。老百姓不能使用菜刀切面,便撕扯面片吃。邠州城南大街一杨姓妇女,几经摸索,竟扯出了细如线丝的面条,味道胜过刀切面条。于是家家仿效……[详细]
选用上等的优良山羊,由于羊小头大,骨少肉多,加之传统的制作方法,吃起来别具风味,醇香适口,是最受宾客欢迎和喜庆宴席的不可缺少的名菜之一.……[详细]
用养麦面压制而成。筋细柔软,光滑利口,凉热均可食,健胃消暑。……[详细]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当地产的大红枣又叫“吊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鲜果含糖量70.6%,干果达到78.4%,每百克含维生素达380毫克,钙与磷的含量也很高,实为滋补佳品。当地群众还将枣核去掉,烘为干果,吊成串称挂拉枣,香甜酥脆。当地民谚说:“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  彬县大……[详细]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特产--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彬县一品鲜饭店小吃名点。彬州麻花是在地方名优食品的基础上,吸收了全国各地同类产品的优点,经过三年反复研制成功的新产品,彬州麻花采用特制精粉、鸡蛋、生姜、大葱等十多味天然调料及中药村精工制成。彬州麻花选料严谨,色泽金黄,口味鲜香,栈酥脆化渣(在咀嚼中不咽自化),易于消化……[详细]
彬县酒枣  【酒枣】  彬县地方独特风味食品。是将彬地特产的大觐枣用白酒浸泡加工而成。农历八月,觐枣熟透时,选摘枝头色艳个大肉厚、无病虫害无损伤的鲜枣,洗净晾干,用高粱酒逐个浸泡。把浸泡过的觐枣随即分层装置于陶瓷罐中,每装置一层枣轻喷一次白酒。装满后,先用现摘的柿树叶捂严罐口,再用净土和成……[详细]
彬县地方风味小吃。彬县烧麦,历史悠久,属全国北派。50年代,彬县十字街口每到傍晚,有作为夜宵的提篮小卖烧麦。60年代至70年代无人制作。80年代以来,彬县第二饮食服务公司已将其作为重要宴席食品供应。彬县烧麦吸收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制馅特点,制成香菇烧麦,原料用肥三瘦七鲜肉、香菇、鸡柳制成鸡……[详细]
彬县荞麦凉粉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小吃。用荞麦加水制作而成。家庭制作其主要工序有:①脱皮。先将荞麦脱皮、簸净,筛掉细面留下糁子。②酥糁。用饭碗按14碗荞麦糁,拌入微量水潮湿15分钟,使其变软。③搓揉。把潮湿后的荞麦糁反复搓揉,拌匀后搁置9小时左右。④做熟。准备七脸盘水,倒入锅内烧开,加入适量……[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