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1……[详细] |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详细] |
阿坝西羌第一村简介 从成都出发,沿国道213线行约120公里,传说的大禹出生地石纽山下就是西羌第一村(绵池镇先锋村)。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详细] |
姜维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上。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详细] |
迥澜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详细] |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详细] |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详细] |
汶川萝卜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距汶川县城18公里,位于九环线线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1970米高半山台地之上。整个景区由萝卜寨老寨、新寨、小寨村、索桥村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详细] |
阿坝黄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龙寺位于终年积雪的雪宝顶峰下的玉翠山麓,面向黄龙谷,四周林木茂密,宛若碧海,是一座古朴大方的木结构建筑,亦名雪山寺、白鹿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而得名;又传说古代大禹疏导岷江时,治水成功,百姓建庙以纪念其功。寺后有一黄龙洞,内有石佛三尊,洞中的龙、佛、床、灯……[详细] |
汶川特别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详细] |
大禹农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大禹故里——汶川绵虒成立。公司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导,并把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新型农庄发展的灵魂,让公司走上了从生态农业到文化旅游、从餐饮住宿到度假休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在国家AAAA风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详细] |
大禹祭坛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大禹治水的历史就是从岷江开始的,作为江源岷山导江的第一人,他创造了独有的治水方式、体系和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态法则……[详细] |
绵虒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原位于绵虒中学内,飞龙乾隆50岁次年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总占地152平方米,庙通高10米,地震前已拆除并将材料搬迁至乩仙庙,现由珠海市援建组恢复重建。 绵虒镇 汶川县辖镇。1512年为汶川县城,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乡,19……[详细] |
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时期,龙溪被称为霸州,山上还有饱经沧桑的霸州古城遗址,其中东门寨也是唐宋时代坝州城遗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他们的村寨往往依山傍水,十余家或数十家,相聚为邻,以石砌房,以索桥、栈道相连,……[详细] |
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地震遗址主要由天崩石、百花大桥、漩口中学等构成。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详细] |
水磨古镇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详细] |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景区与国家5A级景区——汶川旅游区相辅相融……[详细] |
布瓦黄土碉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瓦黄土碉群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克枯乡布瓦山上,是川西高原藏羌传统军事防御碉的主要形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黄泥土碉群”。始建于明末清初,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介绍,川西高原藏羌碉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石块砌筑而成的石碉,大多分布在阿坝州和……[详细] |
一楼为汶川县游人游客接待中心;二楼为汶川历史文化展馆,于2011年4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分为“穿越六千年、古羌家园、城镇足迹、红色汶川和羌族文化”五个展厅,以专题陈列的形式为游客展现着汶川历史发展长河中最为闪光最具特色的片段。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秀之乡让人们感叹千百年来羌、汉、藏、……[详细] |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213国道渔子溪村,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详细] |
丁青孜珠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游孜珠寺位于西肝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据说孜珠当地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详细] |
凤冈养生油茶是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特产。油茶是凤冈人的一道美味佳肴,天天吃,天天喝,从不言腻,从不说伤,香飘村寨,沁人心脾。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 “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详细] |
古田黑番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古田黑番鸭是福建宁德古田的特产。 《古田县志》亦记载:古田黑番鸭又称瘤头鸭。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群众视为滋补珍品。古田黑番鸭羽毛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带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黄色,脚多黑色……[详细] |
【玉皇李】主要分布在聊城市西部郑家乡一带,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据传:清朝初年,郑家乡小屯村有个叫刘传魁的贡生,曾把该种李子进贡给皇帝,故得名为“玉皇李”。 玉皇李以桃或杏作砧木嫁接李子苗而成。树形开张,树体矮小紧凑,适于密植。玉皇李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抗病虫耐风沙,抗盐碱耐春寒。……[详细] |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详细] |
我们一般所见到的雄伟大桥横跨河流或者海峡,连接两个城市,其长度和跨度都是让人惊叹不已的,然而世界上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桥梁,渴望之桥便是其中的一个。 渴望之桥坐落于英国伦敦柯芬园,与其说它是一个桥,不如说它是一个连廊,因为它连接了皇家芭蕾舞学院与皇家歌剧院。渴望之桥是一座人行桥,由英国威尔……[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