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麻江县人物

麻江县人物

夏同龢(1874-1925),字用卿(用清),又字季平,号狮山山人。贵州省麻江县人。中国近代法政的开拓者、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  夏同龢一生经历丰富,他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状元身份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编著出版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行政法学书籍 ——《……[详细]
周昌寿(1888—1950),字颂久,贵州麻江县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906年,赴日本求学,专攻物理学,毕业后又继续在东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1916年,周昌寿就在日本与留日学生共同发起组织了学术研究团体“丙辰学社”,后改名为“中华学术社”。周昌寿满怀科学救国抱负,于191……[详细]
张光全,男,苗族,现年85岁,麻江县龙山村人。1975年进入龙山村麦坡林场当护林员,乐居深山28个春秋。28年来以树为伴,以山为家,独自一人守山护林3000多亩,使麦坡的森林覆盖率达90%,活立木蓄积量近l万立方米,价值100万余元。1987年元月,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护林防火先进个人”……[详细]
杨万华,男,麻江县人。曾任麻江县碧波乡小学校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次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一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198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杨万华现已退休,他在小学教育园地辛勤地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先后担任学校领导工作达二十五个年头。三十多年来,作为教师,……[详细]
戴聚一,男,1941年2月生于贵阳,196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班,分配到麻江县工作,先后在县文化馆、文化局、县政协工作。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被文化部评为“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被省政府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原麻江县政协主……[详细]
吴传声(1876年-1916年),字哕鸾,贵州麻江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滇军、黔军将领。  吴传声曾在下司私塾学习,15岁离家赴云南读书,后赴法国留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国,经越南河内到昆明参加新军。因表现优秀,被保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三年。毕业后,被分配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连职,……[详细]
张先培(1890—1912),字心裁,贵州省麻江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成员,出身官宦家庭,北京陆军贵胄学堂毕业。后在军谘府测地局任职。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暗杀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启用袁世凯,企图扑灭这场革命。袁世凯出山后,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之间大玩两面手法。张先培与杨禹……[详细]
夏同和(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现今的麻江县高枧村人。  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夏同和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他为邱逢甲故居“蛰庵”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至今尤存潮州。遗迹除贵……[详细]
胡贤生同志生平(1939-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省优秀的领导干部,省委原常委,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胡贤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4日18时58分在贵阳逝世,享年72岁。  胡贤生同志,贵州麻江人,1939年7月出生,1962年8月……[详细]
该景区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南15公里,距希热古庙和阿尔其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30公里;南与蒙古大营旅游度假村和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相接,距110国道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属风蚀景观,由上千座天然石柱组成,石柱形态各异,妙趣天成,被称为“塞上奇石林”。  人们还根据奇石独特的形象为其命名……[详细]
白渡牛肉干是享誉中外的富有客家风味的传统名牌食品,清末时由白渡堡乡民开始制作,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白渡镇牛肉干选用壮健的黄牛肉,用手工切成薄片,加上胡椒粉、香料调味,晒制,炕熟而成,具有清脆、鲜甜、微辣的独特风味。  近年来,白渡牛肉干在坚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科学配料的新工艺,……[详细]
在农村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母鸡打鸣,家有不幸”。古人认为,家里养的老母鸡学着公鸡的叫法,开始打鸣时,家中就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将学公鸡打鸣的母鸡找出来,将它杀掉。古人认为鸡血辟邪……[详细]
兰溪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兰溪杨梅是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的特产。兰溪马涧杨梅品质优良,果大核小,甜酸适口,紫黑乌亮,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果胶、脂肪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全市现有杨梅面积……[详细]
鱼脑亦称明骨,是鲨鱼软骨的干制品。明骨经浸发去腥后,晶莹透明,质感柔滑。用明骨和蜜桔合烹成羹,爽滑香甜,微酸适口,是温州常见的甜菜( 温州)……[详细]
承德盛产荞麦;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时,煎碗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煎碗坨的原料为荞面、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