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郑和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4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详细] |
禅宗古刹普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长松山位于晋宁县城西面,南连白虎山,北临青龙山,东与文蜂塔遥相对峙,群木苍翠,浓荫蔽日,森林茂密,景色宜人。灵光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素有长松胜境之称。元代郡牧高阿泥在此建避暑山庄,明代状元杨升庵曾到此,寓居普照,题诵碑版。诗云“木客园林传地籁……[详细] |
核桃园“彝家乐”生态旅游景区距昆明90KM,交通便捷,平均海拔2148米,总面积1371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8.7%,为昆明附近少有。这里山青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保持着传统浓郁的彝家特色,景区内有核桃箐、茶花箐、麂子塘旅游景点,建有斗牛场、秋千等娱乐设施,迎宾歌舞队为游客表演彝族歌舞……[详细] |
石寨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宁县上蒜乡石寨村,5公里处滇池之滨,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年至1996年先后五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西汉滇国王族墓50座,出土器物5000余件。以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兵器、各式贮贝器、铜鼓等,题材广泛……[详细] |
盘龙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详细] |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位于晋宁县境内,是地质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中国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该剖面层序连续完整,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痕迹化石,并且共生在一起,研究价值较高。 1984年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定作为全球唯一的前寒武系-寒……[详细] |
马哈只墓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哈只墓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 据《故马公墓志铭》载,墓主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详细] |
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东大河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大河湿地公园是昆明市最大的河口湿地,在东大河湿地,原本已经消失不见或数量稀少的白鹭、野鸭、蛙类,又回到滇池岸边,在湖滨生态湿地里“安家落户”。夏季的夜晚,东大河湿地显得尤其热闹,数千只甚至上万只蛙类在湖滨生态湿地中齐叫。 南滇池……[详细] |
晋宁宝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泉寺座落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七珍山(亦名龙泉山),为明代广东惠州大居士杨黼之子——庆山祖师所建。被时人奉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誉称八宝世界、善住净地。杨黼居士晚年罢官,举家由惠州迁入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居住,后携子到鸡足山结庐而居,耄年族人迎归,子庆山随父还乡……[详细] |
古铜冠雉是一种南美洲特有的冠雉鸟,它们的体型相比大部分的雉鸟更大,和不少冠雉鸟都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它的喉咙下长有一块鲜红色的肉垂,一眼就能吸引到人的注意力,那么古铜冠雉到底长什么样……[详细] |
有关动物成精的事迹,多半都存在于民间传说中。在不同地区流传的不同传闻中,有一个关于狐狸成精的传闻流传最广。这个传闻最初是由第一人称口述的,讲述的是其朋友的先辈曾经在山上碰到过一只已经成精的狐狸。这只狐……[详细] |
贺甲战斗纪念馆原址为贺甲祠堂,始建于民国初年,是抗战时期由陈毅、粟裕等领导下的新四军一次威震江南的战斗遗址。贺甲战斗是苏南抗战时期新四军反扫荡最激歼敌最多、影响最大、意义最大的一场战斗。……[详细] |
在云南这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里,名列“八大名花”之首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山茶花(Cameliia reticulata)素为我国传统名花。其翡翠般光鲜透亮的碧叶和千姿百态、明艳俏丽的花容,无不闪烁着一种光彩照人的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山茶品种,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滇西山……[详细] |
时代:旧石器时代 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江苏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从19……[详细] |
鉴湖书院位于湖南桂阳县城西余田舂陵江畔上冲村南。清咸丰十年(1860),乡人倡建于鸬鹚塘(今余田),同治十一年(1872)落成。当时学田948.5亩,年收租谷1741.97石。书院乃西河三镇(即今余田、浩塘、飞仙、十字、古楼、樟木、六合七乡)之文化摇篮。书院前有几百亩青草坪,过草坪为一面阔……[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