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德(侗戏)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我叫吴尚德,男,侗族,现年70岁,是黄土乡盘寨村人,本人自幼酷爱侗戏、侗歌,特别是对侗戏情有独钟。我从5岁时就对侗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村寨有侗戏演出,都必看不可,还经常模仿戏台上的腔调和动作,乐得全家人和乡亲们合不拢嘴,1……[详细] |
李鸣高 (1927~2010.10.4) 笔名林河。侗族。湖南通道人。民盟成员、九三学社成员。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实践报》记者,《建设报》部负责人,《群众报》文化组长,《湘江文学》月刊,《楚风》杂志主编,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湖南民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详细] |
粟田梅(侗锦)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粟田梅,1964年8日出生于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枫香村三组,从小受到母亲粟培仙的熏陶及本团寨老人的指导下,于12岁便掌握纺丝技巧,慢慢于一旁观看学习母亲及其它老人家的制作,15岁创作了第一件作品,以两小孩手牵手作图,得到多……[详细] |
陆飘侗族喉路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陆飘,男,侗族,现年68岁,是菁芜洲镇小江村人,从小就受到地方民族文化的熏陶,音乐的优美韵律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脑海中,随着时光的流逝,加上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喜事必有歌堂,即男女对歌),15岁开始跟同伴学唱四里山歌,16岁时……[详细] |
石喜富 侗族芦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石喜富艺术简历 1953年9月—1958年7月在陇城小学读书; 1969年—1974年在通道县文工团学习民族器乐吹奏; 1974年至今在家务农。 第一代:独坡乡杨枝光的父亲(佚名,已故) 第二代:石喜富 陇城……[详细] |
石志运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石志运(原名石志应),男,侗族,是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下都天村3组人,历任下都天村文艺队长,现任县侗歌协会副会长、总编导。 石志运对侗族琵琶歌情有独钟,结缘极深。1979年,19岁在黄土乡五七学校读书的时就爱上了侗族琵……[详细] |
吴永春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吴永春12岁开始跟爷爷吴仕余和父亲吴友怀学习弹唱琵琶歌,在前辈的熏陶和培养下,认真学习琵琶的弹唱艺术,潜心钻研琵琶歌词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小琵琶歌手。20岁开始随父亲走村串寨到全县各乡镇以及广西龙胜县、三……[详细] |
杨枝光(侗族芦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我叫杨枝光,男,侗族,出生于1954年4月,1974年开始学制作芦笙。最初我是跟叔叔杨保贵学习,芦笙制作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手工技艺。芦笙为侗族竹制吹管乐器,(侗语称Lenc伦)由笙斗、笙管、共鸣筒、簧屯、箍等部件组成。笙斗由……[详细] |
潘爱华(1958—)中国杰出的生物技术科学家、企业家。苗族,湖南道通县人。1984年于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考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攻读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提前毕业留校。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集团北大未……[详细] |
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特产。 随县是蜜源植物较多的地区,春、夏、秋分别有油菜花、槐花、荆条花、芝麻花、桂花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地多养“中蜂”,俗称“土蜂”,不群放,繁殖慢,产蜜少。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蜂传入随县,蜂种改良,开始人工放养,繁殖增快。1979年,随县收购商品蜜达39万公斤。……[详细] |
德波神庙是坐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个埃及古庙,是埃及之外保存完整的少数埃及建筑之一,也是西班牙现存的唯一一座具有埃及特色的建筑。 这座古老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年,最开始的时候建造于埃及东南部距离阿斯旺15公里的地方。这座位于尼罗河畔的神庙由于阿斯旺大坝的修建而受到了威胁,为……[详细] |
虾子辣椒,贵州省遵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虾子辣椒”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虾子辣椒遵椒一号:果为园锥型,果顶尖、钝,果面光滑、果长……[详细] |
女孩的姻缘和自己的属相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生肖的女生结婚比较早,有的生肖的女生结婚就比较晚,比如在结婚比较晚的生肖当中,属狗的女孩就属于比较明显的一种,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属狗女的婚姻晚的原因……[详细] |
西霞口刺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文献记录: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编修的荣成县志中,就对成山头沿海海参生产情况有着记载。在《荣成市志》、《烟台水产志》、《山东水产志中》记载更加详细。荣成市志记载“海族,荣最称盛,虽老渔莫能尽识。……其色黑,而身多软刺者,曰参,食品最重”,“荣……[详细] |
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57/嘉兴御碑亭为文化旅游景点。 这个亭子因御碑而得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会到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57/嘉兴,为什么小小的http://www.bytravel.cn/L……[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