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天津市的道路纵横交错,车辆拥挤堵塞。那是因为解放前的九国租界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的。那时只有公路791公里,汽车300多辆。 市内运输大部分依靠搬运工人和2000多辆地板车。解放后,天津的市政建设和公路运输事业发展很快。1985年底,全市公路包括郊区达3791公里,比建国初增长5倍多。全市民用汽车有79860多辆,货车为53547辆,比建国初增长41倍。自行车增长到30倍。而道路面积只增加两倍多。因此,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很不适应人口增加、四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行车高峰时,车速平均每小时只有12公里。于是有民谣说:"天津市,一大怪,坐车不如骑车快,骑车不如步行快。"针对天津行路难的问题,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于1985年提出措施,建设环形放射干道系统,由内、中、外三条环线和14条放射形干线组成,是全市交通大动脉。
中环线于1985年至198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建设工期只用了10个月。内环线和外环线也相继建成通车.内环线沟通6个区承担市中心客运交通任务。外环线承担货运交通任务,疏导对境交通。中环线承担市内客运、货运混行交通任务,减少穿越市中心区的车辆。中环线的建成,完成货运量约占全部交通量的80%,也为市容增添异彩。中环线全长34.5公里,路面全宽50米,其中快车道22米,设计车速每小时60公里。两边隔离带各2米,慢车道各6米,人行道各6米。中环线全线的隔离带中,全部栽种着碧桃、榆叶梅、月季、冬青、大叶黄杨,春天,榆叶梅、碧桃花盛开,火红的、粉红的、洁白的花鲜艳夺目。夏秋季,市花月季花盛开,有红色、有粉色、有黄色、有橙色、有绿色、有紫黑色、有复色、有二重色,争芳斗艳,香飘全城。冬天有冬青、黄杨独露苍翠,傲然临风。道路两旁能栽树的地方都栽种着垂柳、国槐、槭树、松柏等,不能栽树的院围、房墙上,也爬满了藤萝、爬墙虎,整个中环线,真像一条彩练,供行人观赏,一路青翠,一路芳香。
在中环线上,还有许多桥梁,它们像彩练上的明珠.沿线有跨河桥梁7座,即:勤俭桥、子牙河桥、红旗桥、芥园桥、复康桥、光华桥(四新桥)、盐坨桥。有立交桥8座,即:八里台、解放南路、中山门、东兴、东风、普济河道、长江道、王顶堤等立交桥。在立交桥中,中山门、八里台、五顶堤的立交桥设计新颖而实用,结构经济而美观。中山门立交桥即二宫立交桥,为苜蓿叶型与定向型的组合型式,外型像彩蝶飞舞,人们称它为蝶形立交桥。主桥的最高层为东西向,分设上下行两个单方向,为中环线的机动车道。下层为南北向,为津塘公路的机动车道.地面层为双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座立交桥的建筑,曾于1988年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八里台立交桥为苜蓿叶型的三层互通式立交桥。将匝道从平地抬到二三层之间,即第一层走非机动车,第二层供南北机动车直行,第三层供东西南机动车直行。在匝道围住的四片绿地花园中竖着四根高杆伞形灯。灯柱高37米,直径1.5米。王顶堤立交桥为本市首座定向互通式三层立交桥。设计主线为三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上下道分开,各种车辆定向行驶,每昼夜可行车5万辆次。其它立交桥如东风立交桥、普济河道交交桥等等,或如彩虹凌空,或如长龙卧波,也很经济实用,美观大方。这些立交桥都把中环线点缀得多彩多姿。
白天沿着中环线绕行一周,不仅能到两旁漂亮的居民楼群和工厂楼房,还会发现沿线连缀着许多公园和绿地,如佟楼公园、二宫公园、北宁公园、桃花堤公园、长虹公园等。这些公园绿地像翡翠玉珠挂在中环彩练上。夜晚,整个中环线的万盏高杆聚光灯闪烁齐明。登高一望,中环线更像一条光辉灿烂的环状珍珠长链,中山门蝶状立交桥、八里台立交桥、王顶堤立交桥则像更为明亮的珍珠。
总之,中环之行,可以使人观赏市花之美、建筑之美、园林之美,也可领略天津的市容概貌,留下现代化大城市的美好印象。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