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羊比赛有一种幽默感和滑稽感。两只公绵羊高昂着头颅蹒跚而来,当发现敌手后飞奔向前,“嘭!”一撞即分,各自退回起跑处。如是再来一次两次以至数十次。斗到后来,两只羊或者挨挨擦擦,握手言和,或者昏头昏脑,不分胜负,别有一番风趣。摔跤、赛马、斗牛、斗鸡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内在活力的勃发,是进取的火与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强与聪敏的雕塑。
“朵乐荷”选美
“‘朵乐荷’选美”,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
“朵乐荷”是彝族民间一种舞蹈。常常是二三十个姑娘围成一圈,每个人一手打伞,一手拉着别人手里的花帕,边唱歌边转圈跳舞。每一圈人中都有一名公推的美女“火把姑娘”领唱领舞。进入“朵乐荷”选美场的都是刚刚换下童裙的少女。按照彝家的规矩,姑娘长到十五六岁,就要将红白相间的童裙换成中段为红、黑、蓝三色的少女长裙;就要将独辫分成双辫盘在绣花帕上;就要取掉穿耳的篾梗,戴上耳环和坠子;就可以竞选“火把姑娘”谈情说爱了。
这天晌午,有趣的斗鸡还没有完,一对对公鸡立冠昂首,跳着飞着,啄逐争斗,那些打伞的姑娘再也坐不住了。她们悄悄站起来,理理盛装,拍拍灰土,你用小圆镜照照,我用月亮梳刮刮,然后抿嘴一笑,溜下坎去。不知不觉间,草坪上就有了二三十圈跳“朵乐荷”舞的旋转的“飞碟”,远远看去像黄色海洋上一圈一圈涟漪和漩窝。那些自动充当“评选委员”的长者就在这些漩窝之间转悠,或入木三分地察颜观色,或交头接耳地品头论足。姑娘们也不是含羞草,照样安然地婀娜起舞……
火的颂歌
“节之日既夕,所在人口,同时燃树,入室遍照田以祈年,樵牧渔猎各照所适,求利益大光明中”。(许印芳《星回节考》)那千村万寨熊熊燃烧的火把,像银河繁星缀满茫茫苍苍的山岭;像蜿蜒的金龙奔向蛙鸣不绝的田野。人们在火里欢呼,火里跳跃,火里歌舞。老辈子在火圈里,撒香灰泼火,给青年达斯儿童阿依们“送福”;小伙子在火海里摇动火把成圈成龙成花,火熄了,便趁机去和“火把姑娘”接火,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有的小伙子和相爱的姑娘同手高擎火把,志同道合迎接光明。到达预定地点之后,集中所有火把成一大火堆,冲天烟火烧红了半边天。人们围着大火歌舞达旦。在山野里狂欢的少男少女们一起舞蹈。表现出了一股摧枯拉朽的伟大,在胸臆间涌起一阵神圣的感觉。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