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的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多民族聚集地,其文化内涵之悠久,民俗风情之独特,使它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引来大量游客驻足。
凯里坐落于清水江畔,境内山脉纵横,水系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是集名山、秀水、茂林、修竹、幽谷、奇洞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
凯里境内有清水江、香炉山以及水清如碧的巴拉河,还有风光无限的镰刀湾。
凯里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的美称。几百年来,生活在凯里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地域历史文化,造就了格调古朴、风貌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物古迹。
凯里每年有上百个节日,因此又被称作“百节之乡”。节日的凯里是绚烂耀眼的,独特的民俗风情令人沉醉。
凯里的乡村广泛蕴藏着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各类民俗、戏剧、舞蹈、节庆、服饰、方言、生产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山光水色、自然风光、文物胜迹、革命遗址等资源优势,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特有的乡土情怀,那些散逸在乡间的古祠堂、古树、古道等,都承继了凯里市乡村的村脉。
凯里比较盛大的节日主要有香炉山爬坡节、芦笙会(舟溪、金井、开怀、旁海等地)、苗年、吃新节、跳洞节、斗牛节、六月节等。凯里有绚丽多彩的风情、古朴多姿的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跳鼓舞;有热情豪放的山歌、酒歌、古歌、飞歌;有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服饰;还有精巧华美的银冠、银角、银花、银链,无不让人目不暇接,纷乱迷醉。凯里市在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方面都受到苗侗文化的重要影响。
芦笙古称卢沙,音色明亮浑厚,极富民族特色。是苗、侗、瑶、水、仡佬、傣等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吹奏乐器。芦笙共有六管,长短粗细不一,每根笙管底端的外侧开有按音孔,每管一音,每两、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调节音量效果相当显著。其规格不同,管短者20厘米,长者可达2至3米。演奏时,两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按左右两排管孔,口含吹嘴,吹吸均可发音。运用气息和舌尖动作变化,奏出各种颤音和震音。
苗侗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接待亲朋的佳品。如有贵客进寨,得按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一直到寨头的进寨门楼,通常设有12道迎客拦路酒卡。
苗族传统的拦门酒,喝了酒才能进去吃饭。
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能够打“通关”的人,就是“海量”了。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地说一声“兜社莫”(苗语“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
长桌宴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项目——高山流水。姑娘们用碗盛满酒,一个接一个,由上而下,一直给你嘴里灌酒,可以说只要你不跑,这个酒就永远喝不完,这也体现了苗族的热情好客。
下司古镇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这里的人们沿袭传统举行龙舟大赛,斗牛大赛,车流人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此外,这里还有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辟有桃园岛、月亮岛、紫薇岛等系列旅游度假场所,堪称下司绝艺的“酸汤鱼”和“草烧狗”厨艺更是名声远扬,深受游客喜爱。
香炉山因形似香炉而得名,它位于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中心向西十二公里处。此山“劈立千仞,近袤三十余里,纵山环列,若戈铤相向”,享有“黔阳第一山”之美称。
相传天地初分的时候,地在下,天在上,要打柱撑天。苗族的四位老祖公——告宝、告当、告雄、告且,用金银打成十二根撑天柱,其中第四根由九层金银玉石垒成的金银柱,后来塌了六层,便形成了如今三层的香炉山。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城:不急不躁,随遇而安;阳光暖暖,时光慢慢;崇尚文明,祥和温馨;读书品茶,闲适自得;天空蓝一点,再蓝一点;环境绿一些,再绿一些……
凯里就是这样一座城,一座宜业、宜游的城,一座宜居、宜终老的城。
凯里之美,美在雄奇俊秀的山,美在柔美灵性的水,美在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美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美在文明,美在真,美在善,美在诚,美在大气,美在淡定,美在婉约,美在内敛……在这块土地,浮躁的心灵会感受到山水的禅意,得以淡定与安宁。在这方山水,疲惫的身心能找到栖息的温床,得到抚慰与疗养。
凯里正在打造国际滨江旅游城市,主要是从未来城和凯里经济开发区等地方体现出来。隐水显山,每一个视角都是一幅美丽的苗侗风情图画。市内交通便利,没有一个死角。远处看,路似乎就消失在山的尽头,但驱车前往,又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黔东南是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是世界有名的天然氧吧。凯里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28%,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境内共有河流56条,流量充沛,水质清澈。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要想体会黔东南,就不能不先去体会凯里!
充满时代气息的凯里是一个历史悠久,有厚实文化底蕴的城市。凯里设治已有500多年历史。相传,苗族始祖蚩尤被炎黄二帝战败后,苗族开始漫漫西迁路。在“石岭坡”把鼓砸成九片,分给九个头领,让他们带着部属分别往凯里、剑河等地迁徙。厚实的文化底蕴,使此处地灵人杰。
凯里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 苗年节、鼓藏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爬坡节等,全年节日多达135个,居全国之首。凯里国际芦笙节享誉世界。人们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逢年过节,生活在凯里,如此多的节日一定会让你感到无比幸福。
有朋自远方来,不要出远门,单是在凯里,就够你朋友玩的。凯里苗侗风情园,是“浓缩版黔东南”,汇黔东南州文化产品之精华。 其中的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等代表苗侗民族文化的建筑,彰显着黔东南独有的民族建筑魅力。
凯里美食是很有名气的。凯里红酸汤、凯里酸汤鱼、苗家鸡稀饭、下司狗肉、牛瘪和羊瘪、炸厥粑、牛背筋等等,这些都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食品,不仅绿色健康,味美无比,而且价格优惠。一锅酸汤鱼,八九个人够吃,只需三五百元。当你听到湖南人从凯里包一包地灰去烤蘸水辣,你就能体会到凯里美食对人的巨大诱惑力。正是因为这样,许多美食家才情不自禁地称道:“真是吃在凯里!”
当你来到凯里,你才真正体会到凯里成为“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名副其实!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