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姻历来都以自由择偶、自主婚姻为主,同姓不同宗者均可通婚。首先,男女双方通过“窜月”、“坐坡”、“游方”、“跳花”、“对歌”等场合和方式结识、交流,经较长时期的接触、了解,定下终身,互赠信物,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若双方父母不允,常有私奔现象。婚事一旦酌定,常以金钱作筹码,主要用于备办女方穿着的嫁妆开支,财礼钱往往是能否成婚的关键。尤其是“逃婚”的女方续婚者更是如此。
一些地区的苗族,通过“吃鸡酒”(送小礼)和“吃猪酒”(送大礼)程序付清财礼钱,有的地区的苗族则实行“财礼牛”(有以牲畜折价)的习惯。婚期约定,届时女方家就请男女送亲,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送亲客中,必有年长(辈份大者)的男女各1人当“爹”、“妈”,具体负责管理送亲队伍事宜,一般由女方的娘舅或叔伯、姑妈或婶娘担任。另外必有女方的哥或弟1人随同,无亲哥弟者,堂哥弟也可。另有女方婚前的未婚女友一至二人作伴娘,其余人员可多可少。送亲途中,不论路途远近,女方家都要杀一对鸡煮熟,并备办晌午。
回亲时,男方家要支付给每位送亲客多少不等的“脚步钱”。有的地区曾有新娘随送亲客返回“坐娘家”的习俗,现大多数都实行“回门”的规矩。苗族的离婚一般不多。一旦出现,就按男嫌女者,“包修”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女方再嫁时,男方不能干预);女嫌男者,“一重返三重”(按男方原送财礼三倍退还)之规矩处理,一般由男女双方的寨老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后,当面点清钱物,并由寨老于村外十字路口将一个碗打破,男女双方各持一片破碗为凭,如有反悔,就将破碗片吃下。有的由寨老取一根泡木(五倍子树)棍劈为两半,男女双方各持一半为凭据,并交给各自参与协商的寨老保存,再婚后,再取回木片自行处理。有的女方因受第三者的挑拨而离婚,但第三者难以付清“一重返三重”的价码,有其他如意男人能付清者,女方即可与其结为夫妻。此习已不多见。
,是苗族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活动。多在古历正、二、三月和五月端阳节进行。其含义有“还愿信”和“欢聚”两种。“还愿”,即是无儿无女或有女无儿的人家许下“跳花”愿信,待生儿育女后,就举行跳花。“还愿”跳花,要在固定的场合(地点)和时间连跳三年(每年一次),由“还愿”人家和寨老具体安排和主持,各地亲朋好友届时自行参加。“欢聚”跳花,即在固定的地点、时间,每年举行一次,由跳花坡附近的苗族村寨和寨老共同主持,青年男女自行参加。老凹坝、碓叉、姑开、水东、治昆等地就有类似固定的跳花坡多处,尤以新房民族乡以角神仙坡跳花场最为壮观,每年古历五月端阳举行,参加的有水城、赫章、纳雍等各县各族群众数万余人。
每逢跳花节日,跳花村寨寨老和专门班子,事先将一棵带枝叶的常青树作“花树”,栽在宽敞平整的花场上,以一丈红布、红头绳和各色花朵挂于花树上。“还愿”跳花者,在跳花人众陆续进入花场时,由一人手持树枝条在前甩动开路,把着装的后生(许愿后生者)扶上马背,后跟三排芦笙手,歌手和盛装的男女人众,边吹边唱边跳芦笙舞前往花场。在“花树”下,先按顺时针后按逆时针方向各绕花树三圈,男女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入花场,进行唱跳表演,德高望重的寨老坐在花树下的桌边,边饮酒、边交谈和观看,评价后生们的各种技艺表演。花树下由事先物色好的一对男童信女在寨老的诱导下,用苗语说唱对答,令众人羞涩、欢笑。“还愿”跳花的后生要披红戴花并由专人扶上马背“耍马趟”,在花场上亮相,其余人众也有参与赛马表演的,寨老在花场上用吉利语言对后生不断“封赠”、赞扬。傍晚,人们扛着花树,在芦笙手、歌手和人众簇拥下离开花场回寨。这一晚,“还愿”跳花的东道主设宴款待有关寨老和众客。
纳雍苗族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寓言、童话等。流传较广的神话有《谷佛补天》、《杨亚射日》、《洪水与体仓米》、《顺心寻谷种》、《蛇郎和七妹》、《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有《神仙坡跳花》、《花树和跳花》、《窜年》与《窜月》、《苦哥和苦妹》、《肯拢拔朵“夺帕”》(即同治年间陶三春、陶新春领导的苗民起义)。诗歌有古歌、叙事诗、酒礼歌、盘歌、情歌等。苗族情歌中的“飞歌”,现已谱曲在舞台上演唱。老凹坝苗族的多声部情歌,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表现力。1980年在全县民族民间文艺汇演表演时,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并在省内外有关刊物上登载发表。流传较广的苗族迁徙歌有《盖饶和玛柔》(汉语“马哥哥与罗妹妹”)。童话有《不听话的猴子》、《公鸡救妻》和《骄傲的青蛙》等,1985年以来,县民族文物古籍搜集整理翻译组,先后收集整理的苗族古歌、叙事诗、情歌等资料近30万字,收集整理近20万字的《苗族丧葬礼俗》资料。
苗族的传统艺术主要有音乐、舞蹈。音乐多为民歌、芦笙、箫笛、口弦、酒令等曲调。芦笙、箫笛、口弦是苗族主要的传统乐器。舞蹈首推《地龙滚荆》等芦笙舞蹈。1957年,姑开区苗族少年罗世光参加贵州民族歌舞团进京表演《地龙滚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和接见。1984年1月,治昆苗族少年王景泉表演的《地龙滚荆》,参加全国少儿歌舞录相调演比赛,被评为全国一等奖,获金牌一枚。1985年王景泉等人表演的《地龙滚荆》在上海全国金鹊杯歌舞比赛中获表演奖。1987年在北京全国民间工艺文物展览会演出时,获三等奖。1989年参加贵州民族歌舞队赴广州为中华博览会演出90多场,轰动羊城。同年9月参加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演出时,被评为优秀节目。1990年《地龙滚荆》更名为《滚山珠》,参加北京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演出28场,深受中外观众好评。
1991年在广西南宁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表演时,获一等奖,得金牌一枚,同年赴比利时、法国等北欧四国访问表演,受到高度赞扬。1993年6月~8月,在参加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团赴加拿大和美国访问表演时,获荣誉证书。1995年11月,参加昆明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表演赛时,名列第二名,获二等奖。
境内苗族的传统工艺主要有挑花、刺绣、蜡染、织锦、剪纸和芦笙、箫笛、项链、耳坠、口弦、蜡刀等的制作,做工精细、瑰丽多彩。刺绣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等,在图案、原料的搭配上,精练大胆、鲜艳夺目,有花鸟虫鱼、河流山川、孔雀开屏、彩蝶飞舞、龙凤斗艳,令人眼花缭乱。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