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又名叫“五鲤跳龙门”,是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发展而来的民间舞蹈。相传夏禹治平洪水后,各地民众热烈庆祝,五尾色彩缤纷的金鲤鱼代表水族前来参加庆贺。
客家鲤鱼灯遍及赣南、闽西、粤东整个客家源流区,是客家灯彩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据《隋书·音乐志》载:“鱼化龙,龙变鱼,黄龙变。”在隋代以前就有鱼龙变幻的艺能。隋代诗人薛道衡、南宋词人辛弃疾均有关于歌舞鱼龙情景的咏诵。今日客家地区所流行的《鲤鱼灯》舞,当为历代中原歌舞的继承与发展。客家人之所以喜爱《鲤鱼灯》舞,究其原因除了因为鱼与客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外,还有其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首先“鱼”与“余”谐音,常与“富贵有余”、“年年有余”联系在一起,因此,鱼便成为了吉祥、幸福的代名词。其次,鲤鱼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还与“鲤鱼跳龙门”有关,寄寓着客家世世代代向上跃进的意义,即由“鱼”成为“龙”。因此,客家鲤鱼灯舞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勇于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赣南鲤鱼灯舞现今主要流传于章水、犹江流域两岸,贡江流域尤其是于都、瑞金等县市也多有传承。鲤鱼灯常被象征为吉祥、富裕、年年有余(鱼)。每逢春节除夕,两岸各村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鲤鱼灯队伍在村内穿街过巷,在各户门前来回舞动。年初二晚更有百人之众,烧响座地跑,擂响锣鼓,浩浩荡荡舞着鲤鱼灯出村到外地团拜,深受各乡村客家民众的欢迎。
赣南鲤鱼灯的由来还有个传说,相传宋朝中期,章水岸边的鲤鱼岭有个修炼多年的鲤鱼精,它欲成神龙,便在章水每年暴发时,兴风作浪,想跳过“龙门”成“龙”,不想,却给两岸百姓带来无尽的水患。百姓不堪忍受其害,便告到官府,官府察情后,即命能工巧匠在鲤鱼岭筑塔,将鲤鱼精镇住,但因这塔无顶,鱼尾还在章水边,仍会提动,水患依然未除。于是人们便仿效龙灯,用竹篾扎成八只鲤鱼灯,让它们跟在龙头后面,名曰:“久久长”(八只鲤鱼灯,一只龙头),去追逐龙头成神。所以鲤鱼灯流传至今都是龙头逐灯。此传说虽无详尽文字记载,却在赣南客家民间广为流传。旭日岭上也的确有一无名塔,废于六十年代,至今尚留痕迹。鲤鱼灯种类繁多,以鲤鱼为主,配以虾灯、螃蟹灯、螺灯、青蛙灯等,其骨架用小圆竹扎制,外表用纸糊,再描绘各种颜色,里面装有蜡烛照明,舞动起来生动传神。鲤鱼灯表演时,以龙头为中心的鲤鱼灯随龙头转动,虾灯则或前或后,或四处游荡,表现的最为自由活泼,整个灯阵要求移动如行云流水,宛如一条游龙,灯阵还运用鲤鱼灯舞成福、喜、吉等字形,向人们送上美好的愿望。
粤东客家地区鲤鱼灯舞以梅州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著称,约二百四十多年以前由族人杨缵绪从陕西直接传承而来。杨缵绪,清康熙辛丑进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812年)任陕西按察使。大埔鲤鱼灯歌舞的代表作是《鲤跳龙门》。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群鲤嬉春”、“比比交尾”和“鲤跳龙门”、“群鲤嬉春”;“比比交尾”富于表情,亲情融融,以情感人;“鲤跳龙门”则富于想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鲤鱼舞多由儿童扮演。五鲤的雄鲤鱼稍大些,青色,其余四尾雌鲤是红色。鲤鱼骨架用竹片扎成,裹以绸布,首尾都能摆动,可以手持表演,鲤鱼模型内装电池灯,组成五尾鲤鱼灯。另设禹门(或称龙门),用广东汉乐《百家春》、《得胜会》等八音锣鼓吹伴奏进行表演。
舞蹈分六小节:一、鲤鱼出草、相会;二、游戏;三、冲浪;四、交尾;五、跳龙门;六、长游。整个舞蹈抒情优美,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气氛与乐观主义的精神,表现了春光明媚、碧波荡漾、鱼群欢跃的胜景。现在,鲤鱼灯舞表演的人数已随场地的大小而调整人数,最多可以 100多条鲤鱼同时表演,表演者多为年轻学生。
鲤鱼灯舞的鲤鱼全长大约50厘米,分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各部分皆用竹篾编织,用丝线把三部分联系起来,鱼中间是空的,可放置蜡烛,鱼身外则用一些花纸剪出的鱼鳞、鱼须等粘贴而成。要制作一条生动的鲤鱼需要很好的手工技术和欣赏水平。
表演时,9个青年女子各撑起一条鲤鱼随着锣鼓声表演鱼的各种动作,另有两个丑角跟在鲤鱼后面。身材高大的丑角拿鱼网,另一个则是拐子拿鱼篓。锣鼓一停,两个丑角则表演打鱼的滑稽动作并说一通笑话,博观众一乐。说完后,9个撑鲤鱼的青年女子则唱《鲤嬷歌》,每个回合唱一节,总共要表演12个回合,唱12遍。如“正月里来正月花,到你府前打鲤嬷。到你府前锣鼓响,拜了秀才拜老爹。二月里来二月花,百样青草又生芽。百样青草又碧目,打扮小姐嬲妹家。”鲤鱼灯舞在解放前后十分流行,从每年的正月初一一直舞到正月十五。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