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毕摩与苏尼(彝族宗教的祭司)

月晓潇2023-11-11

毕摩与苏尼 彝族宗教的祭司

在彝族社会的“兹”(土司)、“莫”(法官)、“毕”(毕摩)、“格"(工匠)、“卓”(百姓)五个等级中,毕摩的地位处于第三位。

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西南的哀牢山、乌蒙山、大小凉山、无量山及金沙江流域,是我国彝族的主要聚居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西南四省区彝族总数已达840余万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彝族宗教有浩繁深邃的毕摩经书,有原始崇拜的神灵系统,有意蕴深沉的祭祀仪式,有掌握祭祀文化的毕摩与苏尼。

彝族的毕摩与苏尼

毕摩,系彝语的音译,因彝区方言发音的差异性,使得在汉文史籍中出现不同的汉译名称。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宗教祭司,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时期。在彝族语言中,“毕”是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毕摩就是“念诵经文的长者”,是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法师。毕摩通晓彝文宗教经书,掌握彝文经史典籍,在宗教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彝族民间俗称其为毕摩教、毕教。

汉文史籍、彝文古籍的耆老、摩叟,是古代社会对毕摩的尊称。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彝族视毕摩为有文化的智者,在彝族社会享有较高的地位。彝族谚语说:“德古的知识上百,兹莫的知识上千,毕摩的知识无数计。”凉山彝族教育经典《玛木特依》说:“德古靠聪敏,勇敢靠臂力,富裕靠牛羊,毕摩靠书籍。”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的巫师,有苏涅、苏臬、苏业等音译。因西南彝区不同的方言习俗,还有“香巴”、“香么”、“么尼”等称呼。昆明彝族撒梅人支系称女巫为“师良”,云南金平彝族称巫师为“奔磨婆”,云南新平则称巫师为“尼加莫”、“尼比婆”。在凉山彝族社会中,一般将男性巫师称作“巴尼”,女性巫师称为“嫫尼”,两者也统称为“苏尼”。彝族社会的苏尼与嫫尼,颇有先秦时期巫觋之分的意味。彝族社会中的巫师苏尼,职能相当于中原文化中的巫觋。

苏尼的法器是羊皮神鼓“格则”和法铃“兹尔”。苏尼跳神作法时,通过摇击神鼓和法铃与祖神“阿萨”进行沟通。女苏尼作法舞蹈优美轻盈,男苏尼的舞蹈则疯狂粗犷。《说文解字》释“巫”说:“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彝族社会产生的苏尼,即是这种以舞降神的巫师。

苏尼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彝族经典《祭请地神经》记载,最早的苏尼起源于上界始穆玛哈,斯乌发明羊皮鼓并跳神。苏尼在《颂尼》中叙述苏尼渊源说,远古时有穆尔甘罗的神人做苏尼,约在西汉时期又有一个叫乌撒拉曲的人做苏尼。

毕摩历史源流及职能的嬗变

毕摩的历史源流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唐宋以前,汉文献称耆老及鬼主,担任彝族酋长,兼任祭司,处于执政的地位;元明至清初时期,汉文献多称为奚婆,为酋长的智囊和助手,处于佐政的地位;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一般多称为毕摩,专司宗教职事及传播彝族文化。

唐宋时期史籍记载的“鬼主”,就兼具毕摩的宗教职能。当时的鬼主既是宗教活动的祭主,又是部落的政治首领。鬼主在唐代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普遍存在,由此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域特点的鬼主制度,唐代西南少数民族有乌蛮、白蛮的区分,史称乌蛮的大小部落,就分别有大小鬼主主事。大小鬼主既是部落首领,又是主持宗教活动的祭司,且运用宗教权力来进行社会管理。担任鬼主者身兼政治、宗教两大权力,因此政教合一是鬼主制的典型特征。

元明至清初毕摩作为酋长的智囊,在彝族社会处于佐政的地位。毕摩还掌握军事、经济、宗教的本领。贵州彝文经典《彝族源流》第十二卷《布摩根源》说:“布摩得三样本领:第一样本领,操纵天上兵,持空中矛戟,卸天边马鞍;第二样本领,拓大片田地,布摩不亲临,开口即开通;第三样本领,在宫廷之中,布摩陪君臣,在祭祀时,陪伴布摩神,在丧场内外,陪伴着孝子。”

在彝族社会的“兹”(土司)、“莫”(法官)、“毕”(毕摩)、“格”(工匠)、“卓”(百姓)五个等级中,毕摩的地位处于第三位。而《乌蒙彝族指路书·芒布卷》之《指路篇》,述说在彝族人祖地的天界,毕摩的地位更高于君、臣之上:“在翁靡额古,君长归左位,臣子归右位,毕摩归首位,民众归下位,青年居周围。”彝族历史上曾出现君、臣、师共同执政的时期,标志着毕摩居于彝族社会的统治阶层。

彝族文化的传播者

在西南彝族的祖先崇拜中,毕摩也是祖先崇拜的对象,彝族送灵指路的经书,表达出对毕摩的爱戴与崇敬。《乌蒙彝族指路书·乌蒙卷》之《指路篇》说:“毕摩有无限文才,毕摩有无穷篇章,强如山林之深厚。”毕摩在彝人社会生活中既掌管神权,还指导着人事。

在西南彝族人们的心目中,毕摩是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西南彝志》卷九《勿阿纳家的叙述》中记载毕摩:“恒呗阿鲁,创始供奉祖先,发明了天地根源,创制彝族的象形文字,从此有了根蒂,永远流传后世。”传说侯荣是开创祭祖仪式的第一个毕摩,侯荣生活在所谓的额蛮时代,滇南彝族说侯荣开始念经祭祖。在彝文经书和民间传说中,吐实楚、那乍姆、侯荣、恒呗阿鲁、伊阿伍、密阿叠,都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法术精奇、理通神人的著名的大毕摩,长期受到人们的尊敬。

我国西南的毕摩与苏尼是彝族人精神文化的守护者,四川凉山州美姑县被誉为中国毕摩文化的中心,那里的毕摩和苏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据四川凉山州美姑县2002年调查统计,该县18万人口中毕摩就有8600多人,经典330多种,经书13万多卷,有7个毕摩派别,200余种宗教仪式。美姑被称为彝族毕摩最多,典籍内容最为丰富,经书收藏最为完整的地方。

我国西南彝族拥有频繁多样的宗教祭祀仪式,孕育着原始古朴的毕摩、苏尼文化。彝族宗教丰富的经书和多样的仪式,较多保留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文化元素,彰显出发展成熟期传统宗教的特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