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蒙古族呼麦艺术 在声乐的禁区放歌(2)

花蝴蝶2024-03-06

非单演唱独呼麦就是呼麦与蒙古族长调结合,形成蒙古族著名的和声演唱“潮尔道”(“潮尔道”是两个人以上的和声演唱艺术,一个人演唱长调构成高声部,一个人演唱呼麦构成低声部)。这种形式是呼麦较为原始的形态,目前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流传,为中国独有的呼麦流派,其他地方已失传。

单独演唱型呼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社区。该区域的呼麦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呼麦,在形态上很为相近,都为单独演唱型,但仍具有不同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单独演唱型呼麦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开始流传,今天,有300多人掌握了这一演唱形式。其中,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的苏依拉赛汗(汉语名字叫文丽)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女呼麦手,她的呼麦演唱功夫已经达到了同时演唱4个声部的境界,用机器测试时发现有8种频率同时存在。

苏依拉赛汗说,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演唱的呼麦达到了什么程度,直到后来到蒙古国参加了国际呼麦大赛,并作为唯一的女呼麦手获了奖,才知晓了自己演唱呼麦的功力。呼麦是历来传男不传女的,女呼麦手在蒙古国也极为罕见。

音乐活化石走上“申遗”之路

近几十年来,呼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内蒙古艺术研究所所长乔玉光说,随着草原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草原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包括呼麦的生存基础受到冲击,生存发展空间减缩。几十年前,在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等地的草原,随便到哪一个苏木(乡),甚至嘎查(村),都可以找到在当地有影响的呼麦歌手,在全区有影响的呼麦歌手也不在少数。如今能够承担呼麦传承人重任的歌手已是凤毛麟角。

所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组织实施5年保护计划。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明锐告诉记者,2007年8月,内蒙古就开始了呼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项准备工作,自治区文化厅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划拨了专款经费,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调研论证、材料收集整理及比较研究,为申报文本撰拟和专题片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8年8月至9月下旬,内蒙古完成了高质量的申报材料(主要是申报文本和专题申报片等),并顺利通过文化部评审,如期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日前,内蒙古已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对呼麦申报材料的反馈意见,有关专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申报材料,已于2009年1月20日前将补充材料报送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于2009年5月至8月底进行审查、评审等系列工作,预计于今年9、10月间向全世界公布评审结果。

明锐认为,把呼麦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大大提高蒙古族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保护传承呼麦重要意义的认识,更进一步激发保护传承呼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呼麦申报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将尽全力做好申报后续工作。”

在不久前呼和浩特举行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专家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支持把呼麦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呼麦为全人类共知共享。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