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浙江建德新叶古村的祠堂

温瞳2023-05-04

浙江建德新叶古村的祠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始终是封建专制的基础。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血缘的祖宗关系来维系世人,以祖为纵向,以宗为横向,以血缘关系区分嫡庶,规定长幼尊卑的等级。

在皇帝世袭的制度下,构成了封建社会特有的家国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重血统、敬祖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法社会意识。无论是帝王的祖庙还是庶民的祠堂都是提供实行宗法统治的场所。从祖庙到祠堂都是宗法制度的物质象征。

按《礼记》规定,帝王、诸侯、大夫、士各设有不同数目的宗庙进行祭祖活动,而庶民不允许设专门的庙,只能在家里祭祖。直到元朝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朝廷才允许庶民建宗祠,从此以后老百姓才有了祭祖的地方称为祠堂(亦称家庙)。

新叶村祠堂的发育非常典型,它的祠堂数量多,等级层次分明,规格齐全,记录了大量历史的、民俗的信息。在《玉华叶氏宗谱里居图》中所标识的大小祠堂有十三座,即西山祠堂(亦称万萃堂)、有序堂、崇仁堂、荣寿堂、旋庆堂、永锡堂、存心堂、启佑堂、由义堂、石六堂、常竹堂、瑞芝堂、雍睦堂。实际上玉华叶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祠堂数量比这还要多。西山祠堂为玉华叶氏的总祠,其他祠堂为各宅派的分支祠堂。按当地习惯,只有总祠才能称祠堂,各分支祠堂称为厅。

玉华叶氏世祖坤公生二子,长光赞,次光隆。光赞生二子,克谐、克宽。光隆生一子克诚,到克诚出生后,玉华叶氏开始第一次分支。光赞及其后代为“里宅”,光隆及其后代为“外宅”。里宅派很快衰落,外宅派兴旺发达,成为玉华叶氏的主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新修改的《玉华叶氏宗谱》载:“迨于今日里宅子孙不过十余人,外宅子孙约以千计,盛衰之不可逆料也”。因此里宅派只有一座厅——雍睦堂。其余十几座厅皆为外宅派所有。

到第八世崇字行,玉华叶氏的外宅派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百十户人家大约600人左右的大家族。由于人口增加,明宣德年间即十五世纪中叶,这个充满了血缘亲情的家族开始了最大一次分支。据玉华叶氏宗谱记载“八世祖崇氏行并克恢宏接蹱建厅,各聚其族,凡十有一焉!”十一支派中,较大的是崇仁堂、崇义堂、崇礼堂、崇智堂、崇信堂。

外宅派的总厅“有序堂”(称为大厅)建造于南塘南岸,其他外宅派各厅大体上成半环形,分布在有序堂的左、右和后面,各房派的住宅则簇拥在本派厅的周围形成团块。只有崇仁堂派二十一世刚行珪初公(即种德堂)的后代远离崇仁堂,而居住在有序堂周围(可能是种德堂后代人口较多,崇仁堂周围已容纳不下)。

祠堂众多是人丁兴旺家世昌盛的象征。随着岁月的消逝新叶村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贫富分化,有的支派逐渐衰败,厅也随之消失,有的再分、再建新厅。时至今日还有祠堂十二座,最完好的是西山祠堂、有序堂、崇仁堂、崇寿堂、旋庆堂、永锡堂、崇智堂,其余都因年久失修已残破或者只存遗址。其中以西山祠堂、有序堂和崇仁堂最为宏大,雕梁画栋建筑宏伟。

西山祠堂为玉华叶氏的总祠(即家庙),由三世祖克诚公(即东谷公)于元代主持兴建于双溪之外的西山之阳。初建时相当简朴,三开间两进大厅,坐南朝北。后移至双溪之内今搏云塔旁,命名为“万萃堂”。由于该处地势太低,风水先生说“旧基愈于新基”。于是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仍移于旧处西山之阳。后经历代多次扩建重建,终于成了现状。全部建筑由三进两院组成。前进为门台,为三间牌楼式。二进为中亭,是祭祀大厅。第三进为七开间重楼,中间供奉着三世祖东谷公的塑像(人称祠堂太公)文革中塑像被毁,改革开放后重新用木料雕刻而成。雕像后放置始祖坤公和二世祖夫妇的神主牌(牌位)。两院(两侧厢房)放置历代祖先的神主牌,后来各分支相继建厅,各分支派的神主牌就放置在各自支派的厅上,不再放入总祠。西山祠堂东侧还建有多间辅助用房。

西山祠堂供全村重大的祭祀活动之用。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新修族谱完成就在西山祠堂举行祭谱大典。各支派的祭祀活动在各自支派的厅上举行,不进总祠。

有序堂为外宅派的总厅(称大厅)。也由三世祖克诚公主持建造的,建在南塘南岸。主要供奉外宅派四世祖至七世祖的神主牌,当时死者有两块神主牌,一块供奉在大厅上,另一块供奉在祠堂里。八世祖以后神主牌就供奉在各自支派的厅上。

有序堂初建时规模较小,建成后曾几度被毁,经过历代改建、重建,直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才扩建成现在的三进大厅。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重修有序堂时又在东园(原白崖公私家花园)中(有序堂后进东侧)建造一座五间两厢的客厅和厨房间。有序堂的大门开在左侧墙,大门外另造一座敞开的门台叫“国戚第”。前进有戏台,春节或三月三大年时,常在此演戏。

崇仁堂为崇仁堂派太祖,八世崇八公于明宣德年间主持兴建于道院山之下,后代拆除重建于现在的位置。现在的崇仁堂是新叶村最大的厅(分祠)。纵深有四进26米,后进之后另造一间供奉崇仁堂派子孙的神主牌,从侧门进出。

崇仁堂门口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年节演戏时在池塘岸边临时搭台,塘边与厅大门间有15.6米的空地是男子站立看戏的场所。厅的第一进可放置各家看戏的高脚长椅供妇女儿童看戏。如此安排厅内活动的空间就更大了。戏台的构件可以拆卸,平时存放在厅的第一进两侧。另外崇寿堂、旋庆堂、雍睦堂、崇智堂内也有戏台。现有祠堂和厅,除旋庆堂外,其余厅堂门口都有水塘,以防火灾。旋庆堂门口虽无水塘,但他后面不远处有相邻二塘——石塘和里塘,必要时取水也还方便。

祠堂和各分支的厅(分祠堂)除祭祀祖先外还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地点(婚丧之事)。是议事厅,也是娱乐空间(节日演戏)。

村人的婚丧之事分别在各自分支的厅内举行,不得混用。结婚时,新娘的花轿一直抬放在厅上。新郎对轿门作揖后抱着新娘回家进入洞房,女孩出嫁也要到厅上上轿。

办理丧事时,棺材放在厅上,死者用门板抬到厅上入殓,然后请道士在厅上做三昼夜或一昼夜功德(视死者家庭经济条件而定),然后出殡。死者年满十六岁才能进厅,如果死在田野或者外地都不能进厅,只能在露天临时搭棚办理丧事。

平时也可雇木匠、篾匠在各自支派的厅内做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