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巷是西安东关鸡市拐附近的一条小巷,其貌不扬,稍显僻静。然而,和东关的诸多小巷一样,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大唐兴庆宫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人们也便更加相信小巷的名字就是从兴庆宫的娑罗园而来,似乎这里从未断了与兴庆宫的联系。
索罗巷很好找,从东关鸡市拐丁字路口向北进更新街,行至二三十米处,右手边出现一条岔路往东延伸去,这条岔路便是索罗巷了。
沿着索罗巷往东走,可以一直通到景龙池,整个巷子全长六百余米。不过,在很长的时间里,索罗巷并不止这段,除了这段六百余米的东西路,在索罗巷中部路北,还连着一条南北巷道,北口通至长乐坊,这条巷道也是索罗巷的一部分,长三百米左右。老住户们习惯上将这两段索罗巷分别叫作东西索罗巷和南北索罗巷,两条巷子成T字型。但是,据长乐社区副主任李建村介绍,2007年,民政部门重新编排,借用南北索罗巷西侧小巷万庆巷之名,将南北索罗巷改为万庆巷。但众多老住户仍习惯沿用南北索罗巷的叫法。
因为索罗巷长期是由东西索罗巷和南北索罗巷共同构成,所以我们仍将两巷一起介绍。
其中东西索罗巷在明代称为娑罗巷,在清代的《西安府图》中,又被注为读音接近的莎萝巷,从民国年间开始,才使用索罗巷一名,1966年曾改为更新一巷,1972年恢复为索罗巷。而南北索罗巷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其实原为康家巷,康家巷在清嘉庆年间《咸宁县志东郭图》中还称为亢家巷,因为巷子里有康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后来并入索罗巷。
虽然看上去索罗巷的宽窄和更新街相差不多,都不过六七米宽,但热闹程度却比更新街相去甚远。更新街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市井的喧闹劲儿从南至北,不曾间断。而拐入索罗巷,周边霎时安静下来,除了街口的几家小店,巷子两边就基本是围墙和居民楼了。夏日里,街道上行人寥寥,没有行道树的遮蔽,阳光有些耀眼。
别看现在的索罗巷其貌不扬,但在遥远的唐朝,这里曾位于长安城三大宫殿区之一的南内兴庆宫之中。就唐兴庆宫的问题,记者曾请教过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张永禄教授,他介绍,如今的兴庆宫公园是后来在唐兴庆宫的范围内修建的,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唐时的兴庆宫非常大,它的总面积有1.35平方公里,是一个南北略长的纵长方形。具体说,当时的兴庆宫范围,东至今仁厚庄与理工大西部,西至今兴庆西路,南至今咸宁西路中段,北至今东关长乐坊路南。所以,如今的索罗巷,和附近的景龙池、窦府巷一样,都被包于兴庆宫之内。作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心,兴庆宫里殿台楼阁和园林建造搭配考究,优美风光相映成趣,所以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今索罗巷一带定是有过一段风景旖旎的美好时光。
尽管昔日兴庆宫的美景在如今的索罗巷已经难寻踪影,但它和唐兴庆宫的渊源似乎并没有完全了断,而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于它得名的说法。
索罗巷,在《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中如此介绍:相传,唐天宝年间,此地有娑罗园,种有异香的娑罗树。所以巷子先得名娑罗巷,后演变为索罗巷。
关于索罗巷与娑罗园,西安地方志研究者封五昌老先生也做过研究。封老先生介绍说,据他查阅资料,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称:“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枝……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括,成荫不愧于桃李……”相传,唐玄宗见此树,非常喜爱,于是命人在兴庆宫里开辟一娑罗园,栽植此树。封老先生说,不仅如此,有关索罗巷和娑罗园的故事,他还曾听索罗巷中一位韩姓老人也如此说,“索罗巷中段原来有座田师庙,韩老人告诉我,原来庙里有个石碑,碑文就是这么介绍索罗巷来历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娑罗树是热带树种,不可能在西安存活。那么兴庆宫中是否曾有过娑罗园?唐长安的气候又是否适宜娑罗树的栽植?为此,记者分别请教了张永禄教授和西安植物园的工作人员。
张教授表示,关于唐兴庆宫的情况,主要是从史书中记录的一些政治活动来了解,比如兴庆宫里的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兴庆池等都有许多记载,但是他暂时还未见到有关娑罗园的记录,所以不好说。
另据西安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娑罗树又名波罗叉树,摩诃娑罗树、沙罗树,是佛教圣树之一,为龙脑香科娑罗树属,分布区域为喜马拉雅山以南地带,从缅甸一直延伸到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树身高大,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娑罗树生长比较缓慢,树的高度可达30至35米,在潮湿的地方它是常绿植物,在干燥的地方则是落叶灌木。但是,该树种在北方的露天环境中不能成活,除非唐兴庆宫里给它建了温室。
这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传说所指的娑罗树极有可能是另一种七叶树。他介绍说,七叶树不是娑罗树,但二者易被人混淆。七叶树与娑罗树都是佛树,不同的是,七叶树可在北方栽种,能过冬,在北方也被称为娑罗树,不少有七叶树的寺庙里,七叶树下的说明牌上常写着“娑罗树”或“七叶树又名娑罗树”。七叶树在西安植物园就有露天种植。此外,植物园工作人员还提到一种与娑罗树同名异种的桫椤树,它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这种桫椤树也是热带植物,同样不适宜西安的生长环境,西安植物园的温室中有一棵。
不过,无论娑罗园、娑罗树到底是真实在这里存在过,还是传说的成分更多一些,似乎并不是多么要紧,唯一确定的,是当人们谈起索罗巷时,都少不了会讲讲它和兴庆宫、和娑罗园的这番故事。
索罗巷是更新街自南口进来的第一条岔路,而整个不足四百米长的更新街上,共有四条小岔路。这四条小巷也总被当地居民当做一组巷子来介绍。其中,更新街东边两条:索罗巷和面王巷;更新街之西两条:中和巷和管家巷。这四条巷子,都是明清时期形成保留至今的。在清《西安府图》中,除索罗巷当时被称为莎萝巷外,其余三条巷子的名称都一直沿用到现在。四条小巷中,索罗巷最长,也因为连接着景龙池、长乐坊、东新巷等,道路最四通八达,而面王巷、中和巷和管家巷都相对较小,有的还因为盖起居民小区,被占去不少。
四条巷子都是居民区,根据各巷曾经的居住特点,在当地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采访中,许多居民都能完整地念出这段顺口溜:“穿绸挂缎中和巷,做官为宦面王巷,挑葱卖菜管家巷,拉屎尿尿索罗巷。”
从这短短的四句话里,能听出四条巷子居民们的贫富差异,而索罗巷尤其以脏乱穷出名。90岁高龄的李永堂老先生和71岁的封五昌老人都是索罗巷一带的老住户,他们说,解放前后,东西索罗巷里基本没有商户,很冷清,从西口一进来两边是土墙,墙根就成了许多人大小便的地方,脏臭不堪。进城的农民隔三差五会来清理,他们拿扫帚头把脏东西混着墙土扫起来,用毛驴拉走,回去作肥料,叫作硝墙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搞爱国卫生运动,巷子里才有了公厕,卫生状况好转。在过去,这四条小巷子的路口处都有两层高的木门楼,解放前还有打更的人看管,下午晚些时候关门,夜间打更的人就住在二层门楼上,几座门楼大概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拆掉的。
在南北索罗巷的中部路西,接有一条非常短小的万庆巷,万庆巷也是明清时期的小巷,它东起索罗巷,西不通,1966年曾改名永明巷,后恢复旧名,现已建成小区。万庆巷很小,并不起眼。2007年,南北索罗巷更名为万庆巷。
在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南北索罗巷里还有一个火柴厂坐西朝东。李永堂老先生说,那时,附近的普通人家就在火柴厂接一些装火柴的活儿,一天能挣几分钱。后来,火柴厂废弃。据《西安老街巷》介绍,1936年,在它的旧址上,著名教育家车向忱创办了东北竞存小学,招收学生,同时宣传爱国思想。学校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东北军、社会知名人士的重视和关怀。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来西安时,给学校捐过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还秘密帮助学校,并派地下党员到学校工作。1937年,学校迁往湘子庙。
虽然顺口溜中把索罗巷描述成脏乱穷的地方,但事实上,那里也有几个大户人家。“李家、姬家、张家等都是索罗巷里的大户。”封老先生告诉记者,大户人家的房子门头高大,门槛高,院子也大,比如前门开在索罗巷,后门就可能通到柿园坊。
今年80岁的王民生老先生也对索罗巷比较熟悉,封老先生所说的大户张家,正是王老先生的岳父家。王老先生说,岳父家原来就在巷子西口进来一段的路北侧,院子后面还连着果园,栽种着苹果、梨、桃子等果树,引得附近小孩经常翻墙进来摘果子吃。
后来,张家果园等几户院子被征用,成了一所政法干校。几年后,学校迁往友谊东路,原来的校址成为财贸干部学校。封老先生还记得,财贸干校每逢周末爱放黑白电影。那段时间,去财贸干校看电影就成了附近居民一项很热闹的文化娱乐活动。每次看电影时,学员们坐长凳,居民们站着看,调皮的小孩子还时常跑到银幕的背后看。封老先生说:“《白毛女》《智取华山》我都是在那时看的。”财贸干校在这里待的时间也不长,这地又用作了陕西中医学院。个别老人还记得,中医学院当时还在那里开设了门诊部,方便周边居民治病。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医学院又搬走了,陕西省药材公司迁到此地。现在,这片地方是医药公司家属院和药材公司家属院。
然而,有意思的是,世事变迁中,老住户们还发现了一些如今索罗巷与昔日索罗巷的巧合之处。李永堂老人说:“顺口溜说‘拉屎尿尿索罗巷’,现在索罗巷还是四个巷子里唯一有公厕的;过去巷子里有个卖饸饹的,现在里面还有个卖饸饹的;以前巷西口的南侧角上是家饼店,现在这个小角上仍是家饼店,很是巧呀!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