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建上杭驷马桥

振立桑2024-07-03

福建上杭驷马桥

在上杭县城西门外一里处,有一座年近“千岁”的古桥——驷马桥,是闽西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据《上杭县志•桥梁•古桥》载:“驷马桥”横跨山溪(源自小寨和黄坑两条小溪在深陂汇合而至驷马流入汀江,溪河长20里),是古代上杭、武平主要通道。现仍为湖洋、上登、六甲等地通往县城的要道。

此桥建于南宋乾道二年(1167年),立木为梁,原名“通驷”,后毁。明永乐九年(1411年)周永定率族人捐资重建,费银1840锭,桥面上架屋,立祠祭佛,并在桥西筑路,桥东置地建房,专人看管。

明景泰元年(1450年)水毁。明成化十年(1474年),知县肖宏派人督工重建,桥上立40根石柱,造屋9间。隆庆六年(1572年)周姓族人募款重修桥面砌以石板。

民国20年(1931年)桥上亭阁为一场暴风雨所毁,但桥梁依旧无损。

此桥全用长条石干砌而成,长31米,跨径5.2米,桥高5.6米,桥面宽7.5米,桥台基础用大松原木埋没至水面,至今松木完好无损,由于桥上建筑精致,风景优美,来往行人乐留憩息,赋诗对歌,人称‘驷马樵歌’,为杭城八景之一。”

明初训导曾宜勉撰有《驷马桥记》:

“桥名驷马,盖取司马相如题柱之意,未知创自何代,传郡志。宋乾道三年徙县治于此桥,殆建于是欤!旧名通驷。庆元间,重建改今名。自后或传或兴,不得而考。今去庆元二百余载而复建之。不可不识其岁月也。桥在县西里许,水自北来冲激成溪,与大溪会于石壁潭。凡走驿传,行商贾,实一邑之要津。苟无津梁,则旦暮之际,风雨水潦岂无病涉之患哉!

旧为两杠之以木,浅狭隘陋,日就颓压。邑人周永定不烦有司之令,不假众人之力,慨然率其族人,倾其私箧以成。凿石于七峰,伐木于双髻心计意营,两载而始成。桥高若干,长若干,钞以锭计干三百四十有奇。既而构屋桥上,凡若干楹,中立佛祠,新其神像供器,计五百锭。起永乐九年春三月,讫十年冬十月。桥西高筑其路,以丈计者若干。桥东买地为居,招民无业者守之。规模宏大,足垂久远,非昔比也。一邑之老者少者不知有是役,而乐见此桥之成;行路之往者来者不闻有是役,而坐乘此桥之便。永定之利于人有如是哉!

大雄氏有福田果报之说,如其说,将见乘驷马而过此桥者,不惟永定之子孙,虽周氏一族之子孙皆食其报,与此桥相为无。穷可也。传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盖桥梁者,王政之所先,有司之急务也。永定能不烦有司,聿兴斯桥;讵非伟事欤!有司于此能复守者之身而优之,斯桥之久岂但传千百哉!昔周单子聘楚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知陈之不祀。吾有司其亦矢口所谨哉!耆民谢子信北众请,予既为永定先疏其事于石,今子信之请亦不得而辞也,遂为之记。”

古桥一般都有故事可述,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桥内埋有“金担干”(金扁担),后世修桥者可起而用之,又传说有吞石老僧坐驷马桥上,一边喊肚饥,一边取石食之。明诗人郝凤升有诗云:“相如当年题驷马,志气胸中尽卑下,此方自古多文豪,岂甘蹈袭他人者,仙郎身跨玉花骢,溪桥横渡青虬龙,车尘杂沓天边去,致君直建皋夔功。”自古以来行人与割柴者憩息桥上,或夜晚休闲或夏日纳凉则可听有婉转动听歌声,古云“通驷樵歌’’者是也。其西南有罗星塔,塔旁为“石潭秋月”南侧为挂袍岭之“袍岭朝云”其下即为蜿蜒曲折之“三折回澜”在杭城西南一隅不出十里之内集杭川八景之半,又原有石固宫、药王庙、罗星塔、回龙宫以及旁之古榕树(树龄超过二百年,树冠巨大,下可坐上百人)等名胜景点,真所谓灵山毓秀,慧水见龙者矣。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驷马桥谷市繁荣,是上杭唯一的粮食交易所。到此经售的稻谷有来自武平的高梧、十方、中堡、象洞等地,也有来自本县城郊、湖洋、中都等周边乡村。由于山路难行,农民挑谷到驷马桥出售交易一般在上午8、9点钟开始到11时结束。谷市日交易额在百担以上,多时达二百余担。常有三、五牙人(即经纪人)议价、过秤、开单,从中赚取手续费和中介费。

令人饶有兴趣的是由于上杭西路粮多,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驷马桥谷市异常热闹,城区各大粮店每天派店员去驷马桥谷市采购,更有数十位来自全县各地的小商小贩纷纷来到驷马桥收购粮谷。收购者人多,一大早就在桥上等农民挑谷来卖,发现谷担子就争相喊买,谁先喊就归谁议价成交。渐渐地此地的谷子交易便称之为“喊谷”。喊法约定成俗,譬如:“牛背前一、二、三(担)”,“穿白衫背后四、五、六、七(担)”等等。但是这种“喊法”弊端很多,有伤同业和气。到了1929年同行协商,改用按到场先后顺序登记列号交易,此后一直沿用。

驷马桥是上杭西南重要门户,地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名噪一时。民国初期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边贸谷市,成为上杭最大的粮食集散地。但是由于政局动荡,谷价陡涨陡落,“神仙难定谷价”。更有谷贱伤农的时候,粜谷的农民正如叶圣陶先生笔下《多收了三五斗》中的“大毡帽”,满脸悲哀万分无奈。到了抗战时期,个别奸商囤积居奇,哄抬市价,米贵如珠,这可苦煞了百姓,驷马桥谷市也变得萧条冷落。客家硕儒丘复目睹其怪状题诗云:“不知农家谷,早入富仓中。去秋收成时,余谷贱卖空。春来米突涨,潮涌气汹汹。可怜耕田农,朝夕腹中空。穷饿不能兴,谁能使流通。”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驷马桥谷市废弃。后又由于杭武公路的改道新建,使得历史上热闹繁华的驷马桥,随着历史的变迁一度被人遗忘,失去了昔日辉煌。然而,盛世兴业,如今,桥上又建起了古色古香具有客家特色的廊桥。驷马桥畔高楼林立,形成花园式的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生活小区。驷马桥又成了一座旅游小桥,人们在这里休闲垂钓,散步怡心,寻古思幽,更有慕名的游客三五成群鱼贯而至……

沉寂多年的驷马桥又人声鼎沸,以其特有的新姿展示非凡的魅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