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郑家大屋,澳门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郑观应的举世名著《盛世危言》就是在这里完成。
此书直接启迪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领导时代潮流的三位伟人: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
澳门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在澳门的故居,位于妈阁街侧的亚婆井龙头左巷10号,现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郑家大屋大约建于1881年,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其后,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于1881 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题送“宗德厚施”牌匾,以表彰郑观应一家乐善好施。后因郑家后人四散,该大屋长期没有得到整体维修,多处损坏,但建筑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2001年7月澳门文化局接管该大屋时,郑家大屋超八成的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后来根据原貌经过8年时间修复而成。2005年郑家大屋连同澳门21座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所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已成功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郑观应不仅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
郑观应曾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关心时政,留意西学,1884年中法战争时,曾往暹罗、西贡、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逐一绘图贴说。次年初,途经香港,被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禁,经年始得解脱。于是退隐澳门,寄情山水,将全幅精力用于撰写《盛世危言》,用近6年时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终于杀青。《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
大屋的建筑特色虽是古雅的19世纪中式院落大宅,但又受17、18世纪葡式住宅及西方古典风格的影响,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大屋由多座不同风格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大小房间有60多间,是澳门少见的家族式建筑群,是近代澳门岭南派宅院的代表,是澳门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中国传统大型民居建筑。
澳门郑家大屋,纵深约120米,主要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内院连接的仆人房区建筑及大门建筑等组成。大屋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建筑材料檐口墙体之彩绘及泥塑浅浮雕。建筑以中式为主格调,内院中有多种多样的窗户,在楼梯、窗户、天花、门楣等方面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大屋由荣禄第,通奉第,余庆堂等组成,房子十分的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的门窗都是不同形式、不同图案的精美绝伦的木刻雕花,虽然已褪去繁华,但仍不失她的华丽贵富。
整体建筑均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平面为连续不断的中式坡屋顶,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仆人房区一般为一层高之硬山式建筑,有时也有可上人之平屋顶出现;主房区建筑多为两层高,间中也有达三层者。
建筑主入口位于东北方向的龙头左巷,为一两层高之宅门建筑,建筑长13米,深7.9米,它与主建筑群分离,宅门入口墙身自檐口往内退缩,上层开有窗户、下层为入口大门,檐壁上有中式绘画,为典型传统中式风格,门廊内墙身上设有神龛,而天花则是西式石膏图案装饰。
门廊内有花岗石梯级过渡至水平面稍低的主建筑群空间。与传统中国民居不同的是,主建筑群各房区之大门入口与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它们都面向西北,且都在同一直在线,前面有既宽且长的晒场,晒场中段有另一房门将主次建筑分开,前段为仆人房区及外花园,后面为主房区。
两房区之间以大内院相连。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都作三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水巷相连,建筑外墙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装饰,而墙基则由花岗石砌筑而成。
建筑之入口,特别是两个主入口,都采用与宅门入口相同的处理手法,即自檐口往内退缩,与外墙身不处在同一直在线。
为表示其重要性,门框更以花岗石作材料,其中最重要之建筑入口更作两重花岗石门框设计,建筑室内一般作传统中式设计,但厅堂之位置则有别一般置于地面层的传统做法不同,它设在二楼,整个厅堂占据三开间一进深之空问,为一抬梁式木结构形式。
郑家大屋的建筑风格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其中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建筑材料檐口墙体之彩绘及泥塑浅浮雕。
内院中多样的窗户,以及主入口自檐口往内收退的处理手法,还有趟拢门等,而西方或外国之影响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源自印度的云母窗片,以及外墙之批荡等。
郑家大屋直接面向内港的坡地,视野开阔,昔日千帆并举,大小船只穿梭而过,一片繁华,景观独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家后人分居各地,各自发展。郑家大屋多处空间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内居住。出现“七十二家房客”景象。超负荷的使用对建筑造成很大的损坏,风吹雨打以及祝融光顾令建筑饱受摧残。
2001年,澳门市政府取得该物业时,超过八成以上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且僭建改建严重,部份原貌已模糊难辨。
2002年起,政府开始对郑家大屋按部就班地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修旧如旧,历经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复。
2010年3月,郑家大屋开始正式对外开放。
郑家大屋的建筑风格也许算不上特别的光彩夺目,但在澳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历史文化区域,它不仅仅是作为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中国文化和中式建筑的代表,令人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包容,以及中、葡人共处的可贵,也让澳门处处流露中西文化意义非凡的共融魅力。
郑家大屋所在地周围,原是居澳葡萄牙人最早定居澳门的传统地区之一,相传为“龙头宝地”,郑观应在《题澳门新居》的诗中备注:“先荣禄公梦神人,指一地曰此处筑居最吉。后至龙头井,适符梦中所见,因构新居。”
“群山环抱水朝宗,云影波光满月浓,楼阁新营临海镜,记曾梦里一相逢。”郑家大屋的后人中人才辈出,或许,古人所说的人杰地灵是有道理的吧。
2014年12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崔世安夫人霍慧芬陪同下,专程参观了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郑家大屋。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