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大埔北塘村

艳兵2023-06-18

广东大埔北塘村

北塘,是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的北塘村。据史料考证,北塘从宋末元初开始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内古民居建筑密集,至今完好地保存有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共计20多座。2014年,北塘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大埔县城出发,往茶阳、西河镇的方向走,一路青山绿水,古村民居,走了十余公里,赫然看见路旁竖立着“官厅村”路牌。下坡后,过了一座桥,向左转了一个弯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埔县西河北塘乡村旅游区。

到了北塘村,就一定要去辅德堂看看,才会觉得不虚此行。辅德堂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系侨商张韶光,又名张舜卿(为红顶商人张弼士的管家)所建,其结构、大小、布局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基本相同。该屋坐东向西,前低后高,屋顶盖阴阳瓦面,三进院落、四横屋、一围楼,前面平房,后为二层楼房,门坪前左右厢房,屋前有口半月形池塘,总面宽61.2米,总进深58.3米,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大门用石门框,门额上书“辅德堂”三字。屋内有“九厅十八井”,可见抬梁式构架,墙体承檩,斗拱、额枋等均有雕花,雕刻工艺精致。

去了辅德堂,你还得去红军小学。今天的北塘红军小学,是由原北塘深造小学扩建而成的,是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在全国建设的100所红军小学之一,也是广东省首批建设的红军小学。正如中山大学出版的专门介绍“北塘计划”的一本书里的一篇文章所言,北塘村是“飘扬在红军军旗上的小山村”。可见,红军小学已成为北塘“文旅”的重要名片,使这个遥远的客家小村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

除了辅德堂和红军小学赫赫有名外,北塘村还有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玉堂公小筑、宜斋公祠、青云世第、兰轩小筑等等,门门显气派,屋屋有故事。保存完好的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屋民居,是北塘村客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北塘建设乡村旅游区的重要依托。和煦阳光铺村道,让人联想到田园农耕布衣暖,菜根香。

古屋檐瓦纳祥瑞,照墙内外清风绕,空气清新甜润,村色古朴醉人,若如稻粱、肴馔、醯醢滋味长。今天初步打造成功的北塘乡村旅游区,随处可见明确的游览线路指示牌,随处可见的田园生活(客家农耕)墙体图,随处可见美化乡村的大片醉蝶花、格桑花等花草,凡此种种,使北塘乡村旅游区品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6年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在村西大屋“兰轩小筑”右侧的山口,有一块大石刻着“茶米古道”四字,这里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道。这段古道从村西山口的几棵老枫树下进入,沿山脚下水圳婉转,穿出到通往老县城茶阳镇的省道S221线。通往老县城茶阳镇的公路是1960年代才开通的,之前的千百年来陆路交通主要就是走这条“茶米古道”。

古道从老县城茶阳镇起步,经吊梨坪、象形地、佛子凹、北塘鸦雀口、龙潭渡、大靖鸦雀坪、妹子刚、高寨、长龙岗、分水坳至营村,多为羊肠小道,均宽1米,全程30余公里。当时,现在省道S221线沿路的几个乡镇,都是经过这条古道进入茶阳的。从老枫树下进入沧桑斑驳的“茶米古道”,感觉到山谷出奇地清凉静谧,仿佛这窠谷里的鸟声、风声和水声都是千百年凝固下来的,尘世的喧嚣、内心的浮躁和世俗的得失顿时被清风吹散,所有的倦意都荡然无存,人突然变得清清爽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