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铃医的由来

汐影浊2023-10-01

铃医的由来

铃医,指行走江湖的民间医生,亦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他们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以摇铃来招徕病家,固而得名。

铃医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大多数是家传师授,他们有的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有的肩背药箱,手摇铜铃、串铃或弹拍竹鼓;有的铃医还会吆喝治病用药,介绍用法及疗效。

铃医以摇铃来招病家,但是别以为摇着铃为人看病,就是不学无术的江湖郎中。实际上,作为我国医学史上重要一页的铃医医术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华佗、扁鹊以及孙思邈等,都是“铃医”。

晋代的灸治专家鲍姑是太守鲍靓的女儿、著名学者葛洪的妻子,她跟父亲和丈夫学习医术,走南闯北摇铃为人治病,用灸法救死扶伤,为民众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为此,海南曾修建一座“越岗院”(后改为三元宫),并塑像纪念她。

宋代的外科能手张小娘子也是一位有名的铃医。她原先是家庭妇女,一位年迈的铃医见她贤达明理,便赠她一部《痈疽异方》,并教她割痈等医术,使她成为一名精通外科、治疮有奇效的铃医。后来,她把医术传授给丈夫张生,夫妻俩都成为名扬四海的铃医。

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病疾。他们始终铭记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病恶疾,深受群众信赖。

清代名医赵学敏和铃医赵柏云合作采集民间医药,撰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这部著作是民间串铃卖药江湖郎中的医术方药经验汇编。该书定名《串雅》,是为了让千百年不受人重视的民间医疗经验登上大雅之堂。

提起“铃医”,就不得不提他们手中的串铃,又叫“虎撑”。

相传,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一只虎追了上来。孙思邈忙放下药囊,拿起扁担,准备和虎一拼。可是老虎追到孙思邈的跟前站住了,不但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还流露出哀求的神色。

孙思邈一看就明白了,这虎是来找自己看病的。只见那虎张大嘴,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这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

此事传出后,民间郎中为显示自己也有名医孙思邈那样的医术,手里也拿着这样的铁环作为行医的标志。尽管如此,据说铃医经过药店门口时是不能摇动虎撑的,因为药店都供奉有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铃,便有欺师藐祖之嫌,为同行所不齿。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