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人,今山西夏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因医术高超被召入宫,专为皇太后治病。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首。
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
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为学习更高的医术,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传说,义妁自幼聪明伶俐,对民间医药十分偏爱,虚心好学,乐于钻研医术,遇有医生走村串户看病,她总爱跟着学,看医生怎样望、闻、问、切,或竖起耳朵,听医生讲解医理,并虚心求教。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而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
义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三天以后,病人腹胀开始消退,呼吸变得均匀,不久就痊愈了。自此以后,义妁的医名便在方圆百里传开了。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年老多病,汉武帝听人说起义妁医术高超,便派人专程暗访。结果证明义妁不但擅长内科疑难杂症,而且对外科、针灸也颇精通,所用药物只是些山间的草木藤叶,但疗效极好。于是,汉武帝便诏她入宫,封为王太后的特别侍医。她到宫中以后,果然将王太后的病治好了。有一天,王太后问她,你有儿子、兄弟吗?义妁说,只有一个弟弟义纵,但行为不节,不可为官。但是,王太后因为十分喜爱她,仍奏请汉武帝,封义纵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
从《史记》所记来看,义纵为官后,很有能力,深受汉武帝赏识。《史记》卷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说: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姐妁,以医幸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姐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义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他以案捕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王太后死于元朔三年(前126),因此,义妁的医事活动当在公元前126年以前。可惜她的生平和医学成就都没有记载。
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为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分别为;(晋代鲍姑、汉代义妁、明代谈允贤),张小娘子就是其中一位。
张小娘子是著名的外科医生。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东晋上党( 今山西省长治) 人,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
自幼在父亲的耳熏目染下,对道教的教义十分有兴趣,嫁给了葛洪后,成为葛洪的得力助手,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
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和弟子黄初平到广州越岗院,一面修道,一面为百姓治病。她继承了父亲和丈夫的医术,加以钻研,医术愈加精湛。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
她长期在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行医采药,深受群众的爱戴,被称为“鲍仙姑”。鲍姑曾在广东越秀山下居住,留下一屋一井。后人称此井为“鲍姑井”,又在旧址建立一座道观,称为“越冈院”,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后改名为“三元宫”,内仍有鲍姑殿并供奉其塑像。
鲍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她很可能参与创作了葛洪的《肘后方》,尤其是其中对艾灸经验的总结。
鲍姑以治赘瘤与赘疣闻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石碑刻载:鲍姑“有赘艾( 即红脚艾),藉井泉及红艾为医方,活人无算。”
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
谈允贤 (1461年-1556年) ,中国古代4位女医之一。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
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其祖母对医药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学,从十来岁时即“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
曾懿,字伯渊,又名朗秋。清咸丰二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 今属成都市)一个官绅家庭。当时有许多百姓因为医治无效而丧生。曾懿怜惜乡民的无辜,更痛恨庸医,于是废寝忘食地苦读家藏医药典籍,对于精辟的论述和严谨的方剂,都一一摘录并悉心钻研。晚清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一味反对。曾懿却广收博采,加以运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
曾懿54 岁时著成《医学篇》,共2 册,各4 卷。书中将伤寒、瘟病两类疾病的病情及治法详加辨析,并将《瘟病条辩》、《温热经纬》诸书各方,摘录成帖,一目了然。她还把古方、时方及自制诸方精选并分成伤寒、瘟病、杂症、等类,附于书中。1933 年,苏州国医书社将该书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6 种,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 六种) 铅印发行。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