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韩城市城区东北方向9公里处,泌水河谷地的阳高岸上有一块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在这里地有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村落——党家村。这个小小的村子,整体由典型的民居四合院构成,房屋建造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被誉为“民居瑰宝”。
驱车前往党家村,大门口的牌匾已经映入眼帘,却只见有树有路,而不见一砖一瓦、一屋一户,直到从塬坡开向沟谷,才发现在沟谷东面有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青色屋瓦落出。原来,这是座藏匿于深沟大壑中的村庄。
千年的风雨沧桑,黄河不知改道了多少回,惟有此,若世外桃源般,瓦屋千宇,古风犹存,不染尘埃。党家村,被誉为“人类民居古村落活化石”的一处圣地。古木门楼、石砖巷道、精致古宅、宁静葱郁。在党家村内,徜徉在青石板铺就的村巷中,时间仿佛变慢了许多,古意浓浓。虽然墙壁的斑驳与木桩的脱痕多少显得有些孤寂寥落,但丝毫也不影响这处明清群宅的恢弘气息。虽有江南的恬静优雅,但更能感受到陕西黄土般的厚重与积淀。
宝塔、祠堂、私塾、暗道、神庙、老池、古井、节孝碑、看家楼……仅一个毫不起眼的石门墩,蹲下观品,其精细的雕工技艺就令人叹为观止。步入一家家大小院落,玲琅满目的各类关中民俗物件儿和明清家饰,更令人目不暇接。登高望远,如数家珍,保存完好的四合小院竟达百余座之多。
党家村的主要民居形式是各个时期、各式各样的四合院,进出间,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北京、河北、山西的都不同,这里的四合院大多是长方形的,每院占地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用料讲究,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可以说是汲收了各地四合院的精华,俗称全欢四合院。个别的是正方形,有个好听且象形的名字,叫“一颗印”。目前,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在党家村有120多座。这里,可以说是明清关中民居文化的代表,以四合院为载体,又荟萃了丰富鲜活的关中地区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阐释着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而那些精美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感受到建筑工艺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党家村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初名东阳湾,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更名党家湾,后称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 年)起扩建,界划出长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继续修葺、扩建,为防御匪盗,筑上寨沁阳堡。主要居民为党、贾二姓族人。
村子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村中保存了120多座四合院,还有11座祠堂,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韩城在乾隆年间被称为“小北京”,而党家村则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村子的繁盛。
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
现在,党家村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现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作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
在党家村的四合院建筑中,别具情调的便是院门。院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右或偏左的地方,有的也开在背墙上。开在背墙上的门,窄小朴素,只是稍作装饰。有钱人家则占用门房的一部分面积专门设计了高大、气派的“走马门”,“走马门”旁设有上马石、拴马桩或各种形式的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尤其是狮子门墩,无论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雕刻得栩栩如生,神态逼真。
进院门,应先抬头观门额上的大字。若写着“进士"、“世进士”、“太史第”等内容的,是宅主在炫耀自己的政治地位或官职;若写着“忠恕”、“富德居”、“和为贵”,那宅主一定学识不凡,极具道德修养,还有警醒自己、训诫后人之意;若写着“居之安”、“诗礼传家”,是宅主在祝颂幸福、平安吉祥,标榜自己文化修养和情趣追求。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题字大多由当时有书法根底的人所书,书法讲究,制作精良,绝无涂鸦敷衍之处。此外,党家村还有一绝为“门庭家训",其训词很多,内容丰富,保存完整,无处可比。
村中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嘹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嘹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
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陕西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