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传统婚礼习俗与唐代中原婚礼基本相同。从相亲、送庚贴、订聘、结婚闹洞房等等环节都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虽然现在时兴婚礼新办,但大部分岛上人家仍沿袭这种古老的婚礼习俗。
结婚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在湄洲村不管家境好坏,婚礼繁简,但约定俗成的礼数是不可免废的。可见,传统的婚礼习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湄洲地处海岛,其他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较少,所以是一个天然的民俗保护区。
按湄洲岛民间风俗,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岛上的中老年妇女都要备办蛋、线面等礼物,去已嫁女儿的家中探望外孙、外孙女,俗称“提虎蛋",意思是祝外孙、外孙女虎虎生威,健康成长。如果已嫁女儿还未生男育女,娘家就要送蛋面,外加一对灯笼,称为“提灯"。因为莆仙言中“灯”与“丁"谐音,意为让女儿早日添丁。这种习俗表现了湄洲岛人民关心下一代的美好愿望,也是传统的骨肉情深的一种生活仪式,是和谐美德的一种具体反映。
湄洲岛民间流传的“出花园”成年礼俗具有独特的涵义,意为男子在l5岁时,结束了由父母呵护的“逛花园”般的儿童少年时代,已长大成人了,必须走出“花园",做好去闯荡天下去迎接人生风浪的思想准备。这比唐代起普遍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束发成年礼俗更有意义,比西方的洗礼成年礼俗更有特色。成年男孩用l2种鲜花洗浴,象征着生命如花,在一年12个月中都焕发异彩;红肚兜里压着的12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寓含小孩大贵大富,以后会中状元,求财得顺,一生平安。
这种成年礼俗,没有任何说教成分,但对小孩的教育寓意于无言的礼仪之中,更为深刻,更加生动。所以,湄洲男孩长大之后,更具有独立、坚韧、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一成年礼俗蕴含着深远的社会教育意义,富有海岛渔村民俗特色。
按湄洲岛习俗,女子出嫁后,每年都得回娘家为父母、祖父母过生日,以回报长辈养育之恩。过生日的时间是八月中秋节后起的双数月份任意一个吉日皆可。基本礼物是带腿猪肉和线面,家庭条件好的还送衣服、补品或金银饰器等。
沿海乡村原来严重存在“重男轻女"习惯,由于这种生日礼俗的存在,父母感到了女儿的孝顺,渐渐改变了对女孩的偏见,对当今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礼俗是中国传统敬老美德的体现,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湄洲岛老人生日礼俗应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
湄洲岛,“婴儿满月"礼俗仪式繁多,包括外婆送“家”、亲朋送礼、婴儿沐浴、剃发画桃、喜分红蛋、办出月宴等等。这些礼俗基本上保留唐代中原古俗内容,体现了湄洲岛民风民情淳朴,人情味很浓。
与众不同的是,婴儿满月前外婆或亲威所送的礼物大都是本地特产,如蛏干、虾仁、海蛎干、墨鱼干等高营养物品;满月时要送给婴儿衣服、鞋帽等,表示关爱。这是亲戚与邻里互相关心的一种礼俗,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延续。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婴儿满月"礼俗应该得到保护和弘扬。
周代时,婴儿周岁称为“对晬"。湄洲岛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习俗。其主要仪式有制作“对晬龟”,以糯米或面粉为原料,做成龟状形,寓意小孩龟寿万年,用于当日拜祭祖先和馈送亲友;外婆家要备好衣帽鞋袜、童被、布料及八卦项链、长命锁链等金银饰品,其中绣花披风称“席晬裘",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最有趣的是孔子满月时,八仙桌上摆上书笔、算盘、秤、尺、剪刀、玩具等,让孩子任意选取,以他所选的喜爱之物来预测其末来的爱好、性情、志趣、职业、前途和命运,叫做“对晬试志。"
这种民俗代代相传,具有人生温馨的韵味。
在妈祖故里湄洲岛,自古就流行“脱草鞋”的习俗。凡出远门者从外地回归家乡,家里人和亲朋好友都视为一件大喜事,并根据出远门亲人在外的境况,举行规格不同的接风仪式。因为古代乡民出远门都是穿草鞋跋涉往返,所以这种仪式就称为“脱草鞋"。
接风时要在厅常上摆香烛、全鸡、全鸭、红团(寓意团圆)、龟粿、线面(寓意长寿、健康)、红桔(寓意吉利)、红酒(寓意生产红火、久长)等物品,出远门者先跪拜祖先,再拜谢父母和家人。亲朋好友此时要备办礼品前往庆贺,贺礼可繁可简,礼盘从一个至10个不等,不般是鸡蛋、线面、红菇、莲籽、芡实、带腿猪肉、公鸡、番鸭等礼品。受礼者作为东家要办酒席宴请亲朋,俗称“接风酒";富有人家还请莆仙戏班或木偶戏班演出,以酬谢来客和乡邻。前来祝贺的亲朋要回去时,东家还要回赠从外地带回早己备好的礼品,如毛巾、香皂、衣饰、礼包、香烟、糖果等;在外面发迹的还常以鹭的戒指、项链、手镯等金银宝玉之物作为回赠;来客如果携带小孩,还要送红包“挂脰"。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有个奇特的习俗一“换花”。就是已嫁两三年的女子还未生育的,便被怀疑为不能生育,于是,娘家、婆家就开始张罗“换花”仪式。
“换花”的日期选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晚上,就是月亮最圆的时刻。未育女子事先栽好一棵枝繁叶茂的白花树,玉兰花、茉莉花或白菊花都行。民间素有白花代表男孩,红花代表女孩之说,古时岛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选花当然要选白花了。在皎月之下,未育女子在花树前摆好果酒、祭品,焚香合掌,心中默求妈祖恩赐,把自己命中的花树与面前的花树相换,以期来年能够生育男孩。
此俗表现了人们对妈祖女神的虔诚敬仰,同时也为婚久未育的女人带来心灵的慰藉。而为“换花"而栽花,实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莆仙民间自唐代起就流行“挂脰”习俗,在湄洲岛尤为盛行。古时,凡是至亲好友的孩子第一次登门作客,主人都要用红色的礼袋,装上铜钱或银圆,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见面赠礼,寓意“挂脰挂脰,活到老老。”以后渐渐演变成亲朋好友的孩子要出远门经商、参军、就学等,都要行“挂脰”之礼,以示祝贺,并带有资助其成功的含义。
过去,莆仙“家贫子读书",许多穷苦人家孩子去外地求学或赴京应试,大都依靠这种“挂脰”的习俗完成募助学业的集资形式,体现了民间亲友互助的力量,也表现了传统的亲情与友谊维系的特别方式。“湄洲民间挂脰”习俗还包括每年元宵前后妈祖金身全岛巡游时,彩车上装扮金童玉女的小孩路过亲戚家门口时,亲戚都要为之准备“挂脰”之礼。此俗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表征,是促进和谐、团结的一种举措,在民间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湄洲岛渔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数天内,自设禁令,不得下海捕渔和垂钓。这个习俗与妈祖诞辰纪念有关。据《天后显圣录》记载,因龙王要朝拜妈祖,故逢妈祖诞辰之日,“海中水族都集州前庆贺。”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正是春讯期间,不少渔类都游到湄洲屿、浅滩产卵繁殖,岛民们巧借妈祖的传说和妈祖诞辰纪念活动,相约不得开捕,是保护生态平衡,保证鱼类繁衍的最科学的措施。
这一传统习俗不但蕴含着民俗学、宗教学内容,还凸显原始生态学、海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实为难能可贵。
湄洲岛人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渔船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制成的渔船全身漆上白色,船头两旁彩绘两只巨眼,左右船舷彩绘二条青龙。新船下水伊始,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船主必须依例在船上供奉始祖神像,上供品、果盒酒,焚香祈祝。还要备好从公鸡冠上取来的血,用于船头彩绘巨眼和左右船舷彩绘青龙“点眼"。其作用是让渔民们在心理上感受到有妈祖护航,有“龙眼”探航,在海面上就不怕狂风巨浪了。这种从宋代留传至今的习俗,反映了古代渔民借助神力壮胆,增添战胜自然的信心。
新船下水前,还要制作一艘渔船的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那些历代存留于妈神庙内的船模,成为研究古代造船历史的实物资料。
该项目不仅具有民俗学、历史学、航海学研究价值,而具展现了妈祖故乡渔民生活的特色。
按照湄洲岛传统习俗,民间在盖房时有许多讲究,特别是重在环境选择,朝向坐北朝南,山脉来龙,左右“护手”,这些对人居环境来说,其中的确有些科学的因素,起到朝阳、避风、防水等有利作用。在房子接近落成时,还要举行上梁仪式,俗称“上脊”。 “上脊”要择选吉日,并在涨潮或满潮时举行。上梁时,主家和全体工匠腰束红带,梁上贴“福星高照"或“万年宝盖”横批,屋架上披挂红布或彩旗,主持人领喊贺句,众人应和。当日举行晚宴,以酬谢师傅工匠和亲友、帮工,还要给泥工木工师傅送红包。亲友们前来赴宴,送烛炮、镜框祝贺。此俗主要表现在亲朋对建房主人新居落成的祝贺;建房主人对建房的师傅、帮工以及亲朋的支持表示谢意。
建房是莆仙百姓一生中追求的大事之一,建房上梁习俗也是莆仙民间的重要习俗。
按湄洲岛习俗,年满50岁始,男逢九,女逢十,都要举办隆重的寿庆之礼。寡妇视同男人,逢九庆祝,原因是出于尊重寡妇的辛劳,如同男人一样待遇。
举行寿礼时,依例为祭祖宗、设寿筵、演社戏等等仪式,亲友需送贺幢,烛、炮登门庆贺,出嫁的女儿要备办10个盘全礼,包括寿面、寿龟、寿团、带腿猪肉及全套衣饰等等。
湄洲祝寿礼实际上是一次亲朋好友大聚会,寿星是礼俗中的主角,信受尊重。特别是八十岁以上的寿礼,更为隆重热烈,有的人家包演戏剧七天七夜,以酬谢亲朋好友。
传统的湄洲祝寿礼俗包涵着孝悌、尊老、睦亲等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湄洲有个习俗,婴儿满月后第一次去外婆家,有许多规矩。先要用锅底烟少许,涂在婴儿鼻尖上,据说是为了避邪,俗称“鼻头担灶。"外婆家要准备好红髻线红袋子,把见面赏钱放在袋内,然后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叫“挂脰”,也叫“记路钱”,寓意孩子日后能常来常往,不忘亲情。
这种习俗是民间维系亲情、关爱后代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传统民间礼俗之一。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