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后景德镇成为最主要、规模最大的窑厂,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即是描绘景德镇盛况。明初酒具种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明本大字应用碎金》下卷记载,明初酒器有23种:“尊、榼、欙、罍子、果合、泛供、劝杯、劝盏、劝盘、台盏、散盏、注子、偏提、盂、杓、酒经、急须、酒罂、马盂、屈卮、觥、觞、太白。”其中瓷质酒具有酒经、注子、劝盏、劝盘、台盏等。明初设有酒醋曲局,并有隶属官府的酒户、造曲户,宫廷内有专门的酒坊向皇宫供应酒品。《明史·礼十》“乡饮酒礼”条载,洪武十六年“诏班‘乡饮酒礼图式’于天下”。随着酿酒工艺提高,商品经济活跃,酒的生产消费超过前朝。官府对酒类生产“既不榷缗,亦无禁令,民间遂以酒为日用之需,比于饔飨之不可缺,若水之流,滔滔皆是,而厚生之德之论,莫有起而持之者矣”。酿酒作坊和烧锅遍布城乡,主要的酒类有蒸馏酒和果酒、花草酒、动物酒等发酵酒。
明代执壶类型多样,常见有鸡心式、梨式、玉壶春式等。陈洪绶所作《蕉荫听琴图》中,抚琴者盘腿坐于石板,听琴者手持白釉酒杯,端坐于石凳之上,侍童手捧玉壶春执壶盘坐于地上奉酒。明四家沈周所作《盆菊图》,杂树中设一草亭,四周以曲栏隔成庭院,院里墙边有盛开的菊花若干盆。亭内三人对饮,饮酒赏菊,意态悠闲,一侍童持玉壶春、执壶而立,布势疏朗,景物宜人,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隔水茂树数株,景致简朴。明代蒸馏酒盛行,执壶除用于向杯中注酒之外,亦可作为盛酒器具,用于盛储宴会中暂时饮用不完之酒。除执壶之外,明代亦有盛酒器樽、杓。樽、杓是配合使用的盛酒器具,樽用于盛酒,杓将樽中之酒挹取至饮酒器具中。樽为敞口无盖三足容器,其只有盛酒功能并无储酒功能,樽中之酒如饮用不完要将其倒回至储酒器具中。故此器不可能用于饮用度数较高的酒液。
明初的饮酒器有劝盏、劝盘、台盏等,成化后,饮酒器形制增多,其造型小巧,质地精良,注重创新,有杯、盅、盏、爵等。万历刊本的《状元图考》“李春芳”版画中的饮酒所用即应为盈手可握的小杯。成化斗彩杯,从创烧之初就备受追捧,明郭子璋在《豫章陶志》称“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万历文人沈德符说:“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最为知名的是鸡缸杯,以鸡为纹饰绘于外壁,形状似缸得名。随着酒饮类型的增加,饮酒器形制亦多样化,饮酒器不仅仅为实用器具,亦为可把玩之器。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卷中,仕女们演奏乐器,旁边的桌上摆放带温碗执壶、台盏、酒杯等常用酒具。
明代帝王显贵们对金银酒器和玉质酒器钟情不减爱意有加,明定陵和万历帝孝靖皇后棺内都可找到金银及玉质酒器,虽瓷器发展愈加完善丰富,但瓷制酒具逐渐被替代,使用功能上也渐渐转向插花、装饰、把玩等器物之用。
清代的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加上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喜好和重视,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以来的斗彩、冬青,还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此外还新创烧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等,可谓“五光十色,耀眼夺目,万紫千红,美不胜收”。除景德镇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彩多姿,但也由于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缺少创意而流于匠气。
清代酒具的明显特点即多仿古器,清宫御用的各类瓷尊、壶、瓶等,皆为仿古酒器,清代颜色釉品种繁多,色调变化繁复,绚丽多彩。黄中有柠檬黄、蛋黄、土黄;蓝中有霁蓝、浅蓝、翠蓝;红中有霁红、紫红、玫瑰红、豇豆红;白中有鱼白、蛋白、灰白、草白;黑中有紫黑、灰黑、黧黑;等等。并且当时对颜色釉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如皇帝祭天、地时,要用蓝色釉酒杯祭天,用黄色釉酒杯祭地。康熙时期的十二月花卉杯,是清代酒具的一个高峰,十二只形似仰钟的小酒杯,每只绘制有十二个月份的代表花卉,有青花五彩和青花两个品种,每杯一花一诗,以水仙花为首,其次为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花、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一侧绘画,另一侧题诗钤印,胎薄玲珑,构思巧妙。然而康熙、雍正所崇尚的清新儒雅的文人之气,到乾隆时因其审美而淡化,转变为绚丽烦冗的华丽之风。
瓷质酒具的生产和发展,反映着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风尚的发展。酒具从最初的实用器逐渐演变为陈设赏玩之器,被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视之为珍宝加以收藏,更为生活增添无穷乐趣。古人云“美酒不如美器”,酿造精良的美酒配以赏心悦目的酒具,更能达到饮酒与艺术审美的统一,也是酒文化的特征。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