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梅,1909年生,原名广楣,祖籍山东观城,晚清时迁徙兖州。祖父王衍恒,字毅庵,清同治、光绪年间任兖州教谕。
父亲王泽同,字鲁生,光绪丁酉科拔贡,后来又到日本留学,毕业于弘文学院,回国以后,曾任江西省优级师范学校教务长、北京打理院推事。民国初年被聘为山东大学教授、兼任社会教育处经理。1927年王鲁生被聘为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长于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均造诣精深,书画之名传布在京津齐鲁。1933年四月因脑溢血突发,在北平逝世。
王氏一门,人才杰出,早年在兖州,便誉满乡里。费县王氏清朝咸丰年间定居于兖州以后,两家视为族亲。到民国初年,与翰林学士王景禧、王小隐父子,往来愈加密切。
王若梅女士,幼年时就表现出聪颖才智,6岁进济南蒙养园上学,9岁进历城竞进女子小学,13岁起在山东省立女子中学读书,向来学习成绩优异,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他的父亲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在自己家中教她和几个学童,读完初级课程以后,较早涉猎经史子集中主要古典名著,兼及写作诗词文章,练习绘画书法。对日课作业要求甚严,就是父亲外出他乡时,仍要求她半个月寄一次作业。1923年春,远在江西省的父亲见到女儿的作业有了进步,欣然命笔题写了两首诗:
音问于今不后时,汝今念我我曾知。
寄来诸课都看遍,最惬心怀是小诗。
寄诗亦足当承欢,况把诗情写素纨。
不讳王家誉儿癖,早应持与外人看。
幼年习作,已博得慈父欣慰,多年教学功夫已见成绩。识者得见,也会有较高的评价。
成功背后,有个长期耕耘的历程。王若梅生前常回溯已见记忆深刻的往事:父亲指导练字,大约在她10多岁时,规定要她集中练字,连写小楷字三天,一天要写一万个字,直到写得力疲背酸。现在还能见到的她17岁书《梨花诗》,方寸行楷,工稳飞动,功力极其精湛。少年时代书名已誉满泉城,登门求作品者甚多,尤其长于书扇,空白扇叶,一经她写字,画画,便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济南她家住处离大明湖、趵突泉都不算远,星期天里,常常跟随双亲游览。在自古多名士的泉城,优美的山光水色,婉约的李清照,豪放的辛稼轩,都影响过她。尤其家庭中的文人风气对她熏陶最深。
1928年,王若梅考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起初,本来打算读文科大学,因艺术学院人才荟萃,师资雄厚,离家又近,才改为报考这个学校。
由徐悲鸿、林风眠创办的这个艺术学院,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这两位大师都是最早的院长。齐白石、陈半丁、于非暗、李苦禅、胡佩衡、吴镜汀诸师,都是著名大家。入学后第二年起主要师从齐白石。她原是学郓南田的,后来对齐派工笔草虫下过苦功夫,画得很像老师且神采飞动。她的艺术才华和学识素养,使得齐老师很器重她,倍加奖掖,悉心教导。提示她学习绘画,“一要苦练,再要博学,要有所精长,更要注重全面发展”。
那时候,艺术学院专车从跨车胡同接白石老人到学校上课。有一回课堂上老人着重讲述章法构图,在检阅学生作业时,见到有几幅画上的小草虫画得很精彩,引起注意,掂量了一番便挥毫补景,做课堂示范。边画边讲授:主宾关系,实虚处理,动与静的配合,粗与细的对比、呼应等。讲课结束时,数了数,补画完成了八幅斗方画,王若梅未配景的画便由老师合作完成了。齐白石还一一题上了字,如:“柳石未与虫工,写意也。广楣画蝉,白石补景并题记。”“广楣画虾写生,吾亦为水草留照,白石山翁题。”有幅画上写着“白石画瓷器,文广楣先画虫。壬申秋。白石年七十又二题。”时在1932年。
王若梅保存下来的有:蝉,补柳与石;双虾,补水草;飞土元,补瓷盘、茶盅;蝼蛄,补稻叶。其它四帧,由老师收藏。如此鼓励,在场同学无不投以感动、羡慕的神色。
此后,齐白石见她进步甚快,还为她题写过:“广楣此作,大有精进”等语。
一本精裱的《工笔草虫册》,首页款题:“民国第一戊辰(公元1928年)试学南田草衣赋色。”是王若梅入学那年所作。画幅上或以草虫为主,或着重描绘花草。蝴蝶、蜜蜂,或飞或停;金鱼、草鲹,或游或戏。主体刻画到细如毫发,补景用笔简略,落落大方。烘染衬托,主次分明。她擅长于为画幅上的小生命传神,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拟人描写,弦外有音,画中有意。与南田、白石画相较,师承之外,亦别具个人风貌。
书法、篆刻课程,齐白石也曾主讲授课。课堂上王若梅曾经将写好墨稿的一方石章给齐老师看,老师把印章要求讲了一番,便磨掉原字,重写“王若梅”三个篆字,王若梅动刀细心刻成,自己也很满意,晚年作品上,还常常钤用这方印。
王家和吴镜汀家是亲戚关系,师生接触也多,且画风接近,均属文静典雅一路。王若梅曾经持画请教吴镜汀老师过目,吴老师看了看,细心题了款,不料写上了吴镜汀作画,这幅画因之被老师留下,说是用来赠送友人。
在艺术学院上学五年,王若梅毕业后和同学高阆仙一起,应聘到北平市第一图书馆工作。她们两人仍旧和齐白石老师保持联系,工作之后,一些亲身经历也与老师相谈,老师的为人深深影响着她们。凡是自己比较满意的画,或又有了新的收获,总想及时向恩师汇报。
齐白石过生日,她们及早赶去祝寿;每年的春节,晨曦中就去拜年。老师每见她们俩动手整理画室,便很高兴;她们干活细心,老师最为放心。到街上去为老师买东西,回来总把价格、数量全讲清楚。
画室里有个套间,是老师家的画库,珍藏着许多作品,家人也不得随便入内,但对她们却是破例的。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