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苏州为什么被称为历史文化古城(2)

清俊桑2024-07-11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所建。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此后几经易主,乾隆十六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遂成今日规模。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但见波光潋滟,柳暗花明。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几经易手,多次扩建,清道光始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环秀山庄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许,且又无外景可借,造园家移天缩地,叠石造山,成就这一方名园。

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乾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万树城碧,花气袭人,为山池、建筑平添几分生机意趣。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艺圃的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全园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称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唯一一处。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园的布局独树一帜,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东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突出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最著名的景观称“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