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是清代皇帝繁多服饰中的一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其实清代官员等级不同,服饰图案也不一样,但是官服底部都有海水江崖纹。
海水江崖纹的寓意是“绵延不断”、“福山寿海”、“一统山河”、“万世升平”“江山永固”等各种吉祥的寓意,体现了中国吉祥图案形意统一的特性。
海水江崖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多用于明清古代官服补子和龙袍下摆及袖口,象征着封建王权。通过大量清代龙袍实物及图片、清代宫廷绘画中的龙袍图像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等资料,发现清代不同时期的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在云水、色彩及形态特征方面皆有不同,并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而发展。在封建统治结束后,海水江崖纹作为一种象征“封建统治”的纹样在服装上的使用也就终止了。
海水江崖纹在服装中的使用始于明代官员的补服,且在清代龙袍中被广泛运用。
海水江崖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由“海水纹”和“山崖纹”两个部分构成,俗称“江牙海水”或“海水江牙”,常与龙纹、禽兽纹、八宝吉祥纹饰等搭配使用,常用于古代官服补子、龙袍下摆、袖口等部位。
“海水纹”象征着江河湖海,在其中间耸立着岩石、山峰,即为“山崖纹”,江水和山峰的组合象征着“江山”。而龙袍里的海水江崖纹经常伴随着双龙和祥云,显示出真龙天子主宰社稷江山的意义,有绵延不断、福山寿海、一统山河、万世升平、江山永固等寓意。“另外,也暗示了皇帝就是这个真龙天子,不但能乘风破浪、腾云驾雾,还有像山一样永恒的力量,受上天之命来管理苍生。”
因此,海水江崖纹作为一种象征着“封建统治”的纹样开始普遍出现在明代官服补子和皇族龙补中,但此时期的海水江崖纹在服装中刚兴起,较为灵动写实,整体特征还没有形成一定规律,在不同品级补子纹样中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差异。到了清代,随着清朝服饰章法的完善,海水江崖纹已经开始有了规律化倾向,但是在不同时期的龙袍上的云水、色彩及造型各有特征。
清代龙袍中的海水江崖纹已经出现了“平水纹”和“立水纹”,“平水纹”指图案上方螺旋状卷曲的横向曲线,以多层重叠、弯曲甚至旋转的曲线来模仿海波、海浪、漩涡等,形象丰富且富有动感。“立水纹”表现为图案下方的斜向排列的波浪线,比平水纹长且卷曲弧度小,俗称“水脚”。
清代初期的海水江崖纹仍保留着明代海水江崖纹的灵动感,水纹的波浪仍比较灵活,虽有一定规律但仍能看见不同起伏的波浪感。此时的海水江崖纹多平水,较为复杂和写生,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尤其以顺治时期最为典型。早期的立水纹较为弯曲,且所占比例较小,有些立水纹会呈现出在统一倾斜方向前提下不同的波浪节奏。
清代中期开始,随着清代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海水江崖纹逐步趋向程式化,平水纹如鱼鳞一般规律排列,立水纹整齐排列、细密规整。雍正时期的云头较大,与五股立水纹连接;乾隆时期的云头变小,下接单股渐变色立水纹,而水纹的曲直也一直在变化,从初期的较宽而灵动的立水纹变为后期细密斜直的富有韵律感的细密立水纹,并且立水纹的占位越来越高。清代末期,海水江崖纹已经完全程式化,云头精小且呈规律排列,立水纹变得过于细密僵硬,线条基本呈直线,比例也达到最大。
海水江崖纹的色彩主要分为单色和复色两大类。单色的海水江崖纹较少,多见于红色和蓝色龙袍;复色的海水江崖纹很常见,符合满清贵族追求奢华装饰的心理,常见的颜色搭配有红、白、蓝、绿以及金色。
复色海水江崖纹的平水纹样分层进行配色,色彩之间呈现一定的渐变规律;立水纹样的配色五彩斑斓,不同颜色的线条相同排列,相同颜色的线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通常复色海水江崖纹的主色调会根据服装面料的整体颜色来确定,力求整体色调与整件服装的底色相统一。例如,石青色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多以蓝色为主,配以醒目的红色和金色;明黄色龙袍则多以金、红色为主,搭配蓝或绿色。
清朝早期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经常占据了整体服装长度的20%左右,纹样整体气势张扬磅礴。此时的海水江崖纹中立水纹是整体的一半左右,而平水纹螺旋卷曲大,表现出江水波涛汹涌的状态,其中的山崖纹较为写实,山体倾斜度较平缓,有三峰、五峰两种形态表现。
清朝中期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所占比例有所提升,大概为25%,此时期的纹样整体效果更为精致华美。立水纹高度略有增加,但每条立水纹的宽度有所减小,整体表现更为精巧;而平水纹所占比例有所增长,螺旋卷曲有所减小但数量增加,依旧能表现出水浪磅礴有力的状态;此时的山崖纹多为水中岩石的效果,较为复杂透剔,同时高度有所提升,乾隆时期开始程式化,变成主峰高大且纹样较为复杂的三峰形态。
清朝晚期,已经到了末期的封建统治社会,此时龙袍中的海水江崖纹发展到了巅峰形态,占据了服装整体纹饰的1/3左右,甚至个别立水纹占整体服装长度的1/3。此时的平水纹比例缩减,螺旋卷曲小而密,呈现出鱼鳞状水纹,表现出缓和平稳的波浪状态;而山崖纹高度同样有所减小,整体状态由早期陡峭的山崖变为粗壮健硕的三峰形态。
在明清时期,随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海水江崖纹作为象征着“封建统治”的纹样普遍出现在明代文武官补服中。明末清初的海水江崖纹较为灵动活泼,且海水纹多为横向螺旋曲线的平水纹;到了清代,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清代服饰制度也不断完善,海水江崖纹逐步趋向程式化,立水纹的高度也不断增高;到了清末,也就是封建社会晚期,海水江崖纹已经完全程式化;在封建统治结束后,海水江崖纹作为一种象征“封建统治”的纹样在服装上的使用也就终止了。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