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前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以听京剧为乐,所以在解放之前中国知名的京剧四大名旦受万人崇拜,跟今天的影视明星一样的重要地位。那个时候的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
1927年,在北京《顺天时报》举行的“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他们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唱腔,形成了京剧旦角的四大流派——梅、尚、程、荀,经典剧目代代流传。
梅兰芳(1894-1961),是梅派京剧的创始人,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他和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旦。
梅兰芳8岁时就开始学戏,1904年,11岁的他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饰演《长生殿》中的织女。
梅兰芳扮相大方得体、雍容华贵,他的嗓音圆润,唱腔委婉,功底深厚,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各种角色,并把三者的表演艺术特点溶为一体,形成花衫行当。他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梅兰芳饰演了一百多种角色,既有后宫嫔妃,也有贵族小姐,既有威风的女将军,还有天上的仙女。梅兰芳塑造的舞台形象,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梅兰芳在促进中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中国的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艺术之林。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凤还巢》、《穆桂英挂帅》
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杨荣环等,梅兰芳子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尚小云(1899-1976),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尚小云的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1905年其父病故,他与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门下学戏,工京剧老生,后入三乐班坐科。尚小云在三乐班先习武工,后因伴相俊美,嗓音畅朗而改从孙怡云学习青衣,他最初青衣开蒙老师是吴顺林。1912年春他在北京汾阳会馆和广德楼出台成为当时青衣行年轻的佼佼者。1914年孙菊仙主动提出与尚小云配戏四日,使他名声大噪,人人称道。
1916年尚小云搭入俞振庭组织的春合社,开始在班里崭露头角,他还与杨小楼、王瑶卿、龚云甫、高庆奎、白牡丹同台献艺。此时他的演唱、表演、武功及舞台技巧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在他的京剧艺术生涯中是一个关键时期。
此后,他又向王瑶卿学戏深造(同时搭班演戏)。王派艺术的爽朗明快,洒脱大方,对尚小云感染极深,他向王瑶卿学习各种舞台身段、水袖舞蹈动作及唱腔技巧,使自己的表演风格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在艺术上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1927年秋,他组成了自己的协庆社,排演的新剧目很多,以青衣剧目为主。
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是继承传统较多的艺人,他坚持把传统和创新有机结合,大受欢迎,截止到三十年代末,尚小云新编、改编的剧目就有三十余部之多。
尚小云其中主要有《雷峰塔》、《汉明妃》、《詹淑娟》、《林四娘》、《珍珠扇》、《卓文君》、《峨嵋剑》、《花蕊夫人》、《千里驹》、《鞭打芦花》。
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19日在西安逝世(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后改为汉姓程,初名菊农,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四大名旦之一。
程砚秋生于北京,满族人。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从荣蝶仙、荣春亮学武生,因扮相秀丽,不久改习花旦,因嗓音极佳,又学青衣。11岁登台,初演于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芙蓉草、刘鸿升、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1917年因嗓子倒仓不便演出,罗瘿公筹款将其赎出师门,令其学习绘画书法、文史诗词,观摩电影戏剧,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期间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多种艺术。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
从1925-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梅妃》等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
当然,程砚秋也不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
《青霜剑》、《窦娥冤》、《碧玉簪》、《梅妃》、《锁麟囊》等。
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程砚秋弟子有荀令香、陈丽芳、赵荣琛、王吟秋、李丹林、新艳秋、侯玉兰、江新蓉、李世济、李蔷华等。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荀慧生善于塑造天真、活泼、势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在旦行中有很大的影响,世称“荀派”。
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荀慧生幼年家贫无以生计。1907年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与兄慧荣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后被卖给花旦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沦为家奴,吃尽苦头,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功练出了硬本领,唱、念、做、打无一不精。
荀慧生以白牡丹艺名随师常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先后搭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
荀慧生的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运用气口,以气息的顿挫抑扬造成唱腔的缠绵继续,在刻画人物的娇娜、表现人物的委屈、怨怼或痛不欲生的情感时,有很强的感染力。并将河北梆子旋律和唱法化入自己的唱腔,和谐而不显生硬,更使他的唱于轻盈脱俗中有通俗的成分。
1927年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他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也标志着他艺术走向成熟,得到社会肯定,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他演出的剧目有三百多出。
荀慧生代表京剧曲目主要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荀灌娘》、《钗头凤》、《十三妹》、《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缘》、《卓文君》等。
学荀者极众,主要传人有毛世来、许翰英、李玉茹、吴素秋、童芷苓、赵燕侠、张正芳、曲素英、刘长瑜、孙毓敏、宋长荣等。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