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贵州纳雍穿青人傩戏“跳菩萨”

凯康子2024-04-12

贵州纳雍穿青人傩戏“跳菩萨”

“跳菩萨”是 纳雍县穿青人的一种特殊民间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它起源于清代时期,主要是地方性杂耍戏曲的一种特殊表演方式,它是根据地方群众的需要,对其进行神灵保佑而惯用的一种表演手法,具有正反两面性和双重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有一定的唯心主义鬼神论的神密色彩文化,另一方面它也是满足群众驱邪除恶心理需求,促进群众搞好生产和维系家庭和谐、巩固、稳定相处有着积极的纽带作用,它的发展、演绎和延续,是老百姓用来解释大自然中人们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一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对普通老百姓释放生活压力,渴望美好生活有着积极的精神支撑动力。

“跳菩萨”非常讲究,一般要分别符合以下三种条件才举行,一是家庭里发生自然灾难、久治不愈疾病、求财不顺、六畜不旺、粮食不丰收等,对其进行驱邪除恶,祈求上苍保佑;二是对家庭富裕,粮仓赢余时进行庆祝,答谢上苍保佑,希望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三是子孙成年组织新的家庭后,父辈要对其进行分家,让其各自当家立业。长辈就要采取跳菩萨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将祖辈传下来供奉在一个大家庭里的菩萨进行分家,按户数进行分配,除本人留一个外,每个儿子家各得一个,这样有利于维系一个大家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有上知祖辈历程,下知子孙父辈支系发展总方向和兴盛程度。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菩萨保佑大家平平安安,每个家庭都过上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家庭和谐的好日子,由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挑选吉利日子,约好先生,提前准备好势力钱和可口的佳肴,供跳菩萨时前来助兴的嘉宾品尝。

在吉利日子到来的那天,主人家就号召自己的子孙们一起到村口迎接主持人(即跳菩萨的先生)到来,主持人和助手一并进屋,主人家则拿出佳肴供其食用,酒足饭饱之后,主持人就开始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跳菩萨从开始到结束,一般要经历2至3天。

第一天主持人要做好分菩萨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清理自带的牛角、唢呐、鼓、面谱、戏服、头盔、八挂图、经书、毛、笔、纸、砚等乐器和道具,主人家则要准备好香、蜡、纸、烛和分菩萨时用的坛、供品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一天晚上,主持人则装拌成手拿香火和拐杖,头戴奇形怪状面具的老头,在供菩萨的房屋里朝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耍棍,口里不停的念“此根神棍打东门,打开东门等兵行”等驱邪语言,这叫打五方。

第二天则进行场景布置,首先要选一块能容纳数人的空地,在四周悬挂上用毛笔书写好大字的黄色横幅,按顺序摆好念经道台,道台上摆放好经书和香、蜡、纸、烛等备用物品,经书分为多卷,同时留出观众席,供大家观赏。

第三天主持人号召助手们开始切入主题工作,跳菩萨分为三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鸡鸣时,主持人和助手们要打鼓、吹唢呐、念经等,道词完毕之后,由专人演唱优美动听的小调助兴,主人家随即杀猪供菩萨,以示诚意。

第二回合是主持人和助手做好穿戴戏服、头盔、面普和拿好鼓、牛角、驱魔杖、唢呐等器具,迎接下一个环节的到来。

最令人注目和热闹的是第三回合跳菩萨,即由主持人手拿经书,按先后顺序念经,祝告每家每户分到菩萨后,有灵有念,菩萨不犯上作乱,保佑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平稳过度。主持人手拿牛角对着天空吹,第一声号响,一是祈求上苍保佑,表示活动马上开始。徒弟们各自施展才能按先后顺序出场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男扮女装,组合成背男贺女(意喻子孙满堂)、烧丹练药(意喻无灾无病)、醉酒卧街(意喻要检点喝酒,不要象此人出洋相)、赌钱贯搏(意喻不赌钱,不打架,遵纪守法)、栽秧割谷和买牛犁田(意喻表示来年五谷丰收);第二声号响,锣声、鼓声、唢呐声、欢呼声一起舞了起来。舞蹈大多以滑稽戏为主,目的是增加娱乐色彩,逗参观者捧服大笑;第三声号响,装成鬼怪和男扮女装的徒弟们,手拿附生符条在围观的人群中摆弄舞姿,让人捧服大笑,同时将猪脚打向人群,以示吉祥如意,财米油盐富足,并将围观群众拉入其中一起跳舞,不管舞姿如何,大家尽情的狂跳,象这样热闹的局面,一般要半天时间才能平息下来。

活动结束后,每家每户各自分得一个菩萨供俸起来,主人家则将早已准备好的宴席加以款待主持人和佳宾们,以此感谢他们的光临和帮助。

纳雍穿青人跳菩萨的风格和内涵,不亚于其它地方的摊戏或地戏等表演,如果将这种原生态的民间风俗习惯地方性戏曲表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下来,将其打造为地方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物,用来吸引省内外游客的猎奇心前来观光旅游,将有利于推动地方性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